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1篇)

2024-06-30 01:17:47报告范文打印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1篇)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乌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三是动迁基地建设进度离年初目标有较大距离,要完成“年实现现房动迁”的总体目标还有不小的困难。1-3季度,四镇动迁安置房投资 13.5亿元,实现年计划的40.9%,其中第三季度只完成投资2.7亿元。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各镇的三期房建设均未开工,既影响到临港新城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情况,更影响到明年实现现房安置的总体目标。从结构上看,泥城目前在外过渡4000余户,加上近期大芦线等工程拆迁,要实现明年现房安置的目标,任务更为艰巨。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8

  **村位于**县**镇西部、(颍)河畔,西与**镇接壤,北与西三十铺镇仁和村毗邻,全村共有耕地3500亩,农业人口468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近年来,具有“三粉”加工悠久历史传统的'**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整合一家一户小作坊,改进加工工艺,实行规模经营,争创知名品牌,不仅促进了“三粉”产业做强做大,而且通过“凤还巢”工程推进其他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9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800人。20xx年该村人均收入7217元,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位居第一。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9

  如何有效引导、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兴工强县,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和壮大县级财源,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在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民间资本投资的现状

  到目前止,县民营资本投入办工业5491个,固定资产总额333925万元,解决劳动就业77274人,年产能力60亿元以上。调查发现,民间资本投资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民间资本投资呈现规模发展之势。投资的“热点”、“亮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创元工业园、陬市镇、热市镇1848高等级公路与319国道一带。全县28家非国有规模工业投资额达271433万元,占民营投资总额的80%以上。其中投资上亿元的2家,投资上千万元的12家,投资500万元的有8家,投资100万元以上的8家。未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新建项目还有完成投资6000万元的宗林木业、拟投资5000万元的水府食品、投资上千万元的丽源针织等项目。

  二是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多元化。近年,县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多数的民营业主热衷于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承包、经商贩运、餐饮业等见效快、高回报的实业。桃花源盘龙村文凡初通过15年打工,在积攒资金的同时谋得当今世界领先的环保油漆制造技术与销售网络,于回家创办金固力油墨制造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环保印刷,给金鹏凹印当配角,为湖南首创。现已投资230万元,并高薪聘请3名专家,到8月止完成产值6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1000万元,三年以后可达亿元以上。

  三是民间资本投资与民间借贷相互推动。调查发现:区域民间资本投资愈兴旺、行业特征愈凸显,则民间借贷愈活跃。如菖蒲猪鬃加工群体目前有40多家生产厂家,均是近几年以老带新、大帮小凑、借力发展起来的。该猪鬃群体现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以上。在猪鬃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民间借贷也应运发展,现已形成了3000万元左右的民间借贷规模。闲置的民间资本通过民间借贷进行间接投资,既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又有可观的投资回报,增加了税收,培植了财源。民间资本投资与民间借贷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民间资本投资的规模发展。

  四是民间资本投资的“引力”较强。近年来,借鉴外地经验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体制的不断理顺,民间资本投资得到快速增长。近两年来,县外资金到位15亿多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创元火电厂、投资8000万元的宗林木业、投资6000万元的杰新纺织、投资5000万元的水府食品、投资3000多万元的胜利化工厂以及创元铝业的5大配套项目、芙蓉泉酒厂等。全县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吸收本地民间资本近2亿元,如德江棉纺、裕东纺织、三力活塞环、明月油厂等。还有新建机械、京龙机械、电器导管、大叶茶业、万福糖业等民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加大了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投资额均在千万元以上。打工回流、投资内移已成为民间投资的新趋势。全县仅去冬今春一下就新增了13家打工仔办的针织厂,为培植财源打下了基础。到8月底,已完成投资358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20多个。

  二、民间资本的存量与动向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县的民间资本存量较大。到8月止,全县6家金融机构共有储蓄存款余额37.62亿元,同比增加4.47亿元,增长13.69万元。包括农发行在内的7家金融机构在累计收回5.75亿元贷款的同时累计发放贷款8.16亿元,实际新发生贷款只有2.41亿元,存贷相抵结余35.21亿元。存款中定期储蓄的比例近几年在下降,但仍占70%左右,约为26亿元。按金融部门掌握的情况,在26亿元的储蓄中,约有35%为养老防病之用,15%为子女读书之用,10%为购房、住房改造等改善居住条件之用。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储蓄不会被拿出来用于投资,剩余40%约10亿元才是真正意义的闲置资金,在外部条件成熟的时候有可能转为投资资本。从储蓄拥有者的职业、身份来看,农民、下岗职工、大多数普通城镇居民,他们的存款数量不大且多为养老防病、子女读书等固定用途,难以启动,但他们中的一部分打工者的储蓄存款强势增长,投资潜能有待进一步释放;私营个体工商业主们的资金虽在金融部门的统计中也体现为储蓄,但这些资金实际已用于生产经营,无需启动;我们在前面分析的约10亿元真正意义上的闲置资金拥有者大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效益好的企业负责人和企业骨干。这部分人有相对丰厚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衣食无忧,从客观条件上讲,他们的钱完成可以拿出来投资,但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不象那些贫困群体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必要也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平静和安逸,去承担投资创业所可能导致的风险。但尽可能的多获得财富,这是几乎所有人的正常欲求,当这些富余资金的拥有者感到他作出某项投资的风险不大甚至是零风险时,或者是有一定风险但相对较小时,富余资金便有望转为投资资本。

  三、制约民间资本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

  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愿望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储户占20%左右。我们也以问卷方式对本县1000名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将存款拿出来投资办实业、且须有前提条件的只有18%,低于全国水平的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四怕顾虑”与“三重障碍”:

  1、“四怕顾虑”:

  一怕担风险。问卷调查表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占1/3。他们担心的是项目不可靠、赚钱的把握性不大。他们认为:好的项目都搞得差不多了,现在没什么好项目了,不如把钱存银行稳靠,钱存银行,虽利息不高,但有安全感。投资办厂就要冒风险,市场变化莫测,投入的资金难以保证实现它的期望值,等有了可靠的信息,有了好项目、好机遇来了再说。

  二怕惹麻烦。持这种心态的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资本都不大,经不起折腾。但他们也有着投资兴业的冲动,也想展现一下自己的理财能力,但又怕市场风浪淹没,怕吃亏不讨好,不如“不打锣鼓图清闲”。这部分人仍在坐等观望,期盼发展环境更好。

  三怕政策变。即怕准入变卦、怕中途卡壳、怕“三乱”反弹、怕树大招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三分之一。

  四怕上当受骗。目前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完善,少数企业代表陋习难改,随意践踏公司章程、随意处置公司财产、随意剥夺股东利益、随意挥霍股民资金,故小本经营者不敢合伙办大厂,担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后血本无归。特别是那些“辛苦工作几十年、节衣宿食积攒钱”的工薪阶层最怕上当受骗。

  2、“三重障碍”

  一是产业准入政策暨缺项目的障碍。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向国有经济倾斜的投资体制,使得民间资本在选择项目时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进入具有较高预期投资收益的领域。即使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间资本的投资范围也是有限的。大量的企业只能挤在少数行业内相互恶性竞争,即使是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由于难以寻找新的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其投资意愿必然减退。

  二是缺乏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支持。长期以来,民间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银行、信用社贷款占比不高。国有商业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过去就很少,现在由于风险责任加大,对民企贷款需求的态度也就更加谨慎甚至消极。因此,政府提出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要求也就难以响应。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三农”经营服务也难担重任。至于直接融资、股票上市,门槛太高,审批程序复杂,民营业主只能是望洋兴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