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自查报告(精选27篇)
二、自查情况:
随着政府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成立了以校长杨树学为首的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政权杨文化;组员:接利宋玥朱珠),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定期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会议,稳步推进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评估指标,坚持边督查边整改,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教学管理
几年来,我们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我校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抓教学常规管理,抓教学六认真落实,坚持课改创新,开展教育科研。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及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和读一本书活动。并纳入了学校的'常规管理。
我们加强了教学基层教研组管理,形成了教研组例会制度,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管理功能,提倡资源共享,拓展了他们自主活动的空间,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获得更大收益的还是我们的学生的。每月对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六认真”的抽查和考评,我们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具体整改措施。这样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的传染病发生。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办学条件
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为了巩固基础教育教育局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规定标准改善了学校的校园环境。
1、教学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配有辅助教学的图书室、留守儿童室;水泥操场,体育器械都按要求配备安装到位;学校对围墙、大门、等设施进行了维修装饰;学校的绿化成荫,提高了文化育人的浓郁氛围。
2、图书室的藏书:
全校共有学生图书1000多册,人均达到10册以上。
3、其他方面:
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安装了校园监控设施,为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正常上课的教室有7间,每间教室采光条件良好,装配了日光灯。
(三)教师队伍
1、我校专任教师11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11人,占100%,其中本科学历3人,目前还有部分教师正在进修本科学习;我校体育、美术、音乐、科学、每个学科都由兼职教师任课,在教师配备上,各学科的师资力量均衡。以便发挥教师之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2、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合格率100%,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师德考核合格率100%
3、加强师德建设,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四)普及程度
近三年我学校学生的入学率为100%,毕业学生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
(五)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我校学生参与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96%,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为98%。
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篇10
近几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认定,我校依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进行了全面自查。我校结合实际深入剖析,查找不足,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现就我校有关迎评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完小设置及办学规模。
xx小学开设六个村完小,分别为竹围小学、大桥小学、茅坡小学、北联小学、大旺小学、冲榄小学。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621人,教师51人。中级教师资格19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教师49人,学历达标率100%。
(二)学校校园校舍建设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达37481平方米,其中竹围小学占地面积6983平方米、大桥小学占地面积8681平方米、茅坡小学占地面积8060平方米、北联小学占地面积1553平方米、大旺小学占地面积10049平方米、冲榄小学占地面积2155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2407平方米,办公用房304平方米,生活用房987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6240平方米。
(三)装备配置情况。计算机153台、多媒体教室18间、课桌椅717套、学生用床20床、实验仪器一批、音体美器材一批。图书室藏书0、9766万余册,达到了生均15、7册的目标。
(四)学科教师配备及师资培训情况。
学校教师配备结构合理、齐全,年龄、学历、校际间大体相当。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师生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
结合“名师工程”相关文件,详细制订我校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我们在教学上广泛展开校本研究,研究的课题全部是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动员广大教师全员参与,培养教师能够在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解决的能力,培养教师的研究精神。强力落实师德教育、新课程培训及以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切实为骨干教师成为名师奠定基础。
(五)课程开设情况
1、从严治校,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不分重点班、快慢班;不办提高班、补习班、竞赛班。
2、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
3、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擅自增加教学难度;不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文化课补习班和学科竞赛。严格控制了考试次数,禁止对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公布。
4、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公告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校点未来规划的撤并布局情况等。
1、xx镇中心小学办学规模12个教学班,650人左右,全镇四至六年级学生到搬迁至xx镇中心小学就读,实行全部寄宿制;
2、撤并大桥小学、大旺小学、冲榄小学、竹围小学、北联小学、茅坡小学,保留教学点,只开设学前班、一至三年级。
3、并保留原有教学点8个。
我镇学前教育布局:目前还设有学前班的.共有12所,共192人(20xx年春),根据发展趋势,20xx年学前学龄人口达到230人。利用各小学闲置校舍,改扩建村办幼儿园7所。利用撤并后各村完小的教育资源,办学前三年教育,确保农村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加强现有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确保现有办学规模。
我镇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后,全镇八个村一村一所小学的格局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益。
首先,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调整前的学校基本上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难以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学校合并后,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政府投资方向更加明确。
其次,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调整前,由于缺少教师,有的学校只能开出语、数两门课,甚至是一个教师包全年级的课程,没有专职的英、音、体、美教师,许多学生从来没上过音、体、美课,更谈不上享受什么优质教育了。部分农村教师为了干农活,自己随意调整上课时间等。第三,农村寄宿制学校得以发展。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了学生现代社会的文明习惯。
第四,村小合并后,减轻了村办学的负担。农民不必再为改善村小办学条件、修缮校舍、添置设备等集资和投工投劳,孩子住校也让父母有了更多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