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通用26篇)

2024-09-17 04:36:31报告范文打印
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通用26篇) 绍兴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那么绍兴的水真的很好了吗?那可不见得,经过调查发现绍兴的水污染也较为严重。就拿环城河来说吧。别看它现在美貌无比,从前可连人都不敢接近。....

  2.但是当环境保护与切身利益相冲突时,公众的意见分歧较大。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在自然界中很难化解,人们的认识非常深刻,表现的态度也很坚决。82%的人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利用。但对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这说明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3.有62.2%的人表示如果有环保组织招募环保志愿者愿意参加;有27.8%的人表示看时间而定不过会一直支持环保事业。看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不仅有热情,还有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总体看来,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还有一些不顾生态平衡蓄意破坏环境的人,而他们为的只是一些个人利益。

  二、环保行为调查结果:

  1.公众个人的参与行为表现积极。如“你平时注意节约用水吗?”63.4%的人“能注意节约用水”,18%的人“有时注意”。“在一个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你如何处理垃圾?”61%的人“把垃圾装在自己的包(塑料袋)里带回去处理”。看来,大多数人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但是公众在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如“发现别人浪费水”,只有5%的人会制止;“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只有

  2.5%的人去制止;这说明公众还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维护环境。

  三、建议: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使我对石牛镇部分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其实目前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可以明确透露出石牛镇市民有着比较强的环保意识,但是其环保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保意识,再加上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建议:

  1.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新风气,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只有素质上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相应地加强。

  2.应从行动上切实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响应政府号召,使自己良好的环保意愿能付诸行动,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另外,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加以批评并即时制止,用积极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更多人加入环保队伍。

  3.加大惩罚力度,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用惩罚这种方法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让他们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4.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

  5.要在法律上规定民间环保团体参加制定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和战略的机制和程序;建立民间环保团体参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的执行、监督和检查的机制和程序。

  以上是我个人环保工作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可以明确地反应出时石牛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良好的生活环境。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相信,通过石牛镇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大力配合,我们会拥有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根据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内容,本次调查从公众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个人行为参与、环评参与和诉讼参与五个方面进行。问卷编制了25个题目,每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反映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

  (二)调查对象

  公众参与从社会学角度讲,是指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因此,广义上的公众参与包括一切与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单位、部门、群体和个人。用不同层次及其不同的参与面来表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对象形成一种塔式关系。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社会单元(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团、社区及民间组织)→公民(城镇居民、农民等),甚至包括政府及司法部门在内。在这一层次关系中,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有关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其职能不仅仅是基层工作的领导,在更多的情况下,它还应以参与者——“公众”的身份参与基层工作,才能体现大社会、小政府的管理原则。我们此次调查主要是在南京的江宁区、鼓楼区和溧水县等地进行,被调查对象覆盖行政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主要是环保组织)和公民等各个社会层面。

  (三)调查方法与步骤

  本次调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针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拟定研究课题,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组织研究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采用多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如我们进行了街头拦访面谈调查、中心地点入户访问调查、深访环保专家调查和问卷调查等。而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有关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以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资料,并且对其调查结果,由现象深入本质进行研究。从公众自身环境

  意识及受其影响的参与行为着手收集资料,筛选典型的材料。

  第三阶段:结题时期。将各成员筛选出的典型的材料加以重组,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观点。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公众环境意识

  1.环境知识

  问卷题目涵盖了资源、能源、大气、水体、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等各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普通环境知识、工矿企业及农村环境知识三大部分。公众对常识性的普通环境知识答题的正确率较高,达到80.2%,但是对于“世界环境日是哪天?”这一简单题目,只有8.2%的答对。另外,公众对工矿企业及农村环境知识了解不多,比如,“对因化工厂的废水和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河流而使水草生长茂盛的看法”,公众中回答是“好现象”的占12.5%,选择是“富营养化现象”的占39.6%,答是“不好现象”占21.6%,答“不知道”的占26.3%。

  2.环境态度

  (1)公众对环境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公众对环境的基本价值观是正确的,如对“迅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污染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一问题的看法,90%的公众选择“不同意”;对农业烧荒问题的看法,62%的人认为“污染大气”,38%的人认为“秸秆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应当还田”。

  (2)当环境保护与切身利益相冲突时,公众的意见分歧较大。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在自然界中很难化解,人们的认识非常深刻,表现的态度也很坚决。82%的人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利用。但对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因为“塑料餐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

  再比如,对“自然界的野生动物是因为人类的利用而存在的”这一论述,32.8%的人“不同意”,62%的人认为“它们是和人类平等的”,这说明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另外,我们询问了接受产品价格因企业治理污染而上涨的意愿,78%的人接受价格上涨,其中,认为价格上涨率不宜超过3%和可在3%~5%之间的人,分别占61.5%和26.3%,认为价格上涨率可在5%~10%之间和超过10%的,分别占6.7%和5.5%。由此可见,公众的环境价值观还会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当自身经济条件允许时,以保护环境为重;当自身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相冲突时,就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公众参与环论保护现状

  1.公众个人的参与行为表现积极。如“你平时注意节约用水吗?”63.4%的人“能注意节约用水”,18%的人“有时注意”。“在一个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你如何处理垃圾?”61%的人“把垃圾装在自己的包(塑料袋)里带回去处理”。看来,大多数人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8.6%的人“不太注意节约用水”,31%的人“在僻静无人处偷偷地把垃圾扔掉”,如何提高公众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看来是很重要的事。

  2.公众在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如“发现别人浪费水”,只有5%的人会制止;“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只有2.5%的人去制止;“看到某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只有6%的人愿意去举报。这说明公众受“事不关心,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维护环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