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的调查报告(精选35篇)
6、就崇拜偶像的程度而言:一半以上557%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喜欢,但比较理智,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自己情绪、爱好的自控能力日益增强,其道德认知水平受外来影响的趋势也日渐弱化。
7、就崇拜偶像的方式而言: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其他475%,说明大学生已逐渐远离了从众意识,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审美标准和个人风格,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不容忽视。
8、就“追星”费用和时间而言:绝大部分学生也很理智的选择了最低消费960%和少得可怜828%,这与学生消费者的地位和大学生相对繁重的学业相对应,具有较高的信度。
9、就家长对“追星”的影响而言:81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对孩子兴趣爱好和道德认知的影响力在逐渐降低,大学生作为逐渐成熟的个体,表现出对独立意识的急切渴求,已成为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发展的鲜明特征。
10、就崇拜偶像的利弊问题而言: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利大于弊、利弊相等或有利无弊,共占调查人数的89%,说明大学生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兴趣与愿望,如此强势的数字,值得人深思。
11、就《中国大学生百科全书》收集上述词汇的看法而言:714%的学生认为应该,再一次的表明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认可和求得尊重的愿望认为《中国大学生百科全书》收集上述词汇会提升阅读百科知识的兴趣占47%,说明百科知识摒弃门户之见,形成雅俗共赏的格局,更利于其吸纳读者,发挥其本身的培养道德认知水平的潜在功能。
八、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除了得到一些抽象枯燥的数字之外,更是透过数字寻找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
一大学生“追星”,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们循规蹈矩,生怕他们越雷池一步,却忽视了他们本当正常的兴趣和爱好我们总是对他们颐指气使,生怕他们性格桀骜难以掌控,却忽视了给他们起码的尊重和认可。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强烈的自尊意识和相对理智的选择,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较之前一次的调查,有了可喜的进步。
二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追星”目的,还处于较低层面的外化崇拜。具体的表现是:他们崇尚偶像们靓丽的外表,却忽视了明星们内在的魅力他们热衷于明星们炫目的光环,却忽视了偶像跋涉的艰难他们惊叹偶像卓越的成就,却忽视了明星们奋斗的汗水。他们浮光掠影,需要我们去引导他们根基浅薄,需要我们去陪护。如何将他们外化的崇拜,转化为内在的认可,我们要动脑筋。
三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道德认知水平受外在影响源的左右已日渐式微。如何抓住有效时机,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的支配下,自觉阅读百科知识,将这种外在的影响源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扣住学生们的“追星”爱好,适时加以引导,未尝不是一条可取之道。
关于学生的调查报告 篇16
一、调查目的
“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农村小学生对写作文的普遍感受。而作文教学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公认的难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何形成如此尴尬的局面?为了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我对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20xx年9月
调查地点:折家坪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折家坪镇中心小学50位小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谈话法
结合实际设计调查题目:
1、你喜欢写作文吗?( )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你觉得的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
A、应对考试,获得高分
B、展现自己非凡的才华
C、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3、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的第一感觉是:( )
A、脑中空空,无从下笔
B、稍作思索,便有“成竹在胸,一挥而就”。
4、你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心中有,笔下无的”情况吗?( )
A、经常出现B、偶尔出现C、从来没有出现过
5、你在家参加劳动吗?( )
A、自觉帮家长干活B、有时候干C、很少干
6、你阅读的书籍多吗?( )
A、非常大丰富B、单一的作文书C、很少读
7、你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吗?( )
A、坚持每天写B、时写时断C、老师布置了才写
8、你喜欢什么样的作文批语?( )
A、多肯定优点,少些不足B、多指正不足,少些夸大的表扬
9、你喜欢老师评奖作文?还是同学之间互评?( )
A、老师评讲为主,学生互评为辅
B、同学互相评讲,老师作必要的指导
C、老师评讲学生认真听讲
10、你喜欢阅读吗?( )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怎么喜欢
11、你读书是因为( )
A、对阅读感兴趣B、想获得知识C、老师、家长的要求
12、你每天用多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
A、低于15分钟B、30分钟左右C、一小时以上
13、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时间进行阅读?( )
A、假期B、午间休息时C、晚上睡觉前一段时间D、其它:
14、平时,你哪方面的书读得比较多一点?( )
A、卡通漫画类B、童话寓言类C、学习辅导类D、科普类E、其它:
15、你通常会怎样读书?( )
A、边读边勾画B、边读边思考C、通读D、粗略地读
16、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 )
A、经常写B、有时会写C、基本不写
17、你愿意与别人交流读书体会吗?( )
A、愿意B、偶尔C、不愿意
18、一学期你大概能阅读几本书?( )
A、1-2本B、3-5本C、6-10本D、更多
19、你觉得课外阅读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么?( )
A、帮助很大B、有所帮助C、帮助不大D、没有帮助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学生喜欢写作占36%;不喜欢作文的占20%;有44%的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
2、有26%的学生觉得写作文是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24%的学生觉得作文是为了化展现自己的才华;50%的学生认为写作是为了应对考试。
3、有64%的学生认为面对作文题目会感到困难;36%的学生认为,写作别非难事。
4、有16%的学生自觉参加劳动;24%的学生有时帮家长干活;60%的学生在家很少干活。
5、有20%的学生阅读的书籍内容丰富,认为多一些读闲书杂书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作用最大;80%的学生只有“满分作文”等单一的作文类书籍。
6、30%的学生坚持勤于练笔;46%的学生时断时续;34%的学生老师布置后才写。
7、作文评价方面有75%的学生渴望“赏识”,特别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并希望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以上调查结果中的表明:
1、农村小学作文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考试”仍为作文的目标。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但领导、家长、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分数仍然是学生和教师的“命根”。因此学生是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而努力在平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就围绕“考试”来训练学生的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2、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情感的体验,因此感觉没东西可写。
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农村的独生子女增多,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就是两个小孩。这些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很重。出于我吃过苦,一定不能让孩子吃苦的心理,绝大多数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去。学生脱离生产,脱离劳动,对生产生活的艰辛没有感性认识,没有感情投入,这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匮乏。孩子一出生便衣食无忧,父母的感情投入,关爱与付出,被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这一切,都导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父母的溺爱,又不同程度的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这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关爱之心。加上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农村孩子基本也没有春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当然就无法表达。
3、学生的阅读量少,导致学生“心中有,笔下无”。
一是由于电视,网络的影响,学生在空余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不喜欢看书;二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没有真正符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也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过,学生阅读的书籍过于单一。试问缺乏了文学滋养的学生怎么能在自己的文章表现出优美的语句、引人入胜的语言?那么“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无力”就再也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