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5篇)
(四)、制定优惠政策,着力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一是结合县情,根据农民实际情况,在自治区对特困户、贫困户核定补助标准(3000元/户)的基础上,对特困户、贫困户进行物质补助。如免费或半价供应木料,集体拉运砂石料,减免义务工等。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开展劳动力转移,对于具备一定施工技术基础的建房户,允许农民自己承建,特别是对自选并由自已修建的成本较低的木构架土坯房,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修建过程中的指导,既保证质量,又实现农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轻农牧民的经济负担。
二是为确保群众建房质量和减轻经济负担,在今年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中,协调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对全县各类物资、建材市场进行检查,确保了全县建材价格总体平稳。
三是根据地区抗震安居工程用水泥实行价格干预措施的文件精神,为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进度,及时将抗震安居工程水泥用量计划分配至各乡(镇),并协调水泥制品企业解决,为抗震安居工程用水泥提供了保障。
(五)、加强补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为用实、用好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确保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县抗震办根据全县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年度计划,分批次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一次性核拨至各乡镇,再由县抗震办联合审计、纪检部门对各乡镇按照核发资金对应的建房数,一个一个验收、审查资金的管理使用,发放情况,有效防止了挤占、挪用补助资金的现象,确保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全部用在抗震安居工程上,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今年,建设抗震安居房的农牧民基本为贫困户、一般户,自筹资金非常困难,上级补助资金比去年又有所减少,农民自筹的那部分资金数额大,而且也不能按时足额到位(除去补助资金3000元,按50平方米面积计算,农民要自筹资金10000-10500元)。当前,有能力条件好一些的农民最多只能到位5000元,有的更少,有的现已向银行贷款上交自筹资金,致使承建商在建房过程中停工等资金,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是当前工程施工的桎梏。另外,农民自备用料如木料不能及时送达,很多施工地点急等木料封顶,这个现象也比较突出。
2、由于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质量要求较高,工程造价低,再加上今年修建抗震房的发包价格基本为每平方260-270元,部分有能力的承建商不愿意参与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当前修建抗震房的施工队伍多为经济实力较小的包工头,施工人员较少,资金后盾不足,工程进度慢。
3、今年修建抗震房成本提高,砖、水泥等用料涨价,再加上接受培训的农民就地打工创收意识不强,使抗震房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影响抗震房进度的一个原因。
4、由于车辆限载限量有规定,现参与抗震房建设的部分施工队能力又有限,部分乡镇承建商在拉运抗震房用材上,不能顺利通过路检,经常受到交通部门的罚没钱款和查扣车照等,影响工程进度。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宣传力度,同时安排专人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使农民应交的资金和自筹木料及时到位,保证工程进展顺利。要给农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充分教育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不要一味的座等,要自力更生,发挥自身优势,尽快想办法完成抗震房建设。
2、切实提高各族干部和群众对实施抗震安居工程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进度,尽可能的协调好各部门包括交通部门的关系,在允许的范围内,对拉运抗震房材料的车辆进行登记实行优惠营运或免于路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实施抗震安居工程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益民利的事情抓紧、抓实。
3、严把工程质量关不放松。今年上半年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进度缓慢,今后可能会出现赶进度而松质量的现象,在确保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前提下,一定确保工程质量,坚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不放松,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4、进一步做好争取上级资金的工作。由于我县为国定贫困县、贫困基数大,20xx年、20xx年建设抗震安居房多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富裕户及补助资金较多的特困户。20xx年,“2.15”地震后,中央、自治区、地区及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我县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能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保障,使当年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得以圆满完成。今年有关部门还要积极反映我县存在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做好争取资金的工作方面多下功夫,争取更多的补助资金。
5、在实施抗震安居建设中,对经济条件差、自筹资金困难的农户,应教育引导其选择成本低的木构架土坯房,并督促农户早动手打土块,准备木料等,对确实有困难的,要想办法给予帮助。
6、当前,在各乡镇村悄然兴起的农民为修建抗震房而专门向银行贷款的做法有效可行。建议协调好银行关系,适当放宽贷款范围,让更多的农民享受贷款保证抗震房顺利建设。
关于调研报告范文 篇11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在办理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的过程中,自办群体性宴席的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诱发农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越来越大,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薄弱环节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高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安全防范能力。最近,____县深入到相关镇(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广大农村自古就有遇婚丧嫁娶、升学乔迁等红白喜事,邀请亲朋好友聚餐的习俗。特别是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体性宴请的规模和频率逐步增大,“民间厨师”的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仅登记在册的就有1014人,大多数为男性,且基本来自农村,除具有认可的厨艺外,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意识,特别受加工条件的限制,看似普通的农村宴席,却存在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据调查,主要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㈠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通过调查了解,当问及群体性聚餐举办者、参与制作者和赴宴者:宴席上的饮食是否安全?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回答基本上是“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长这么大了还没听说过会出事”、“弄点东西来吃会出啥子事?”。而回答说存在危险的人少之又少。同时,由于参与群体性聚餐制作的主厨人员和帮厨人员随意性大、流动性大,同一场宴席可能轮换几拨人来做,食品加工操作极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而且在举办过程中,不是吃一顿饭就结束了,少者持续一两天,多者持续四五天,几乎没人想到吃了之后可能会导致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可见,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举办群体性聚餐造成食物中毒的思想根源。
㈡厨师素质参差不齐。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而当前料理农村红白喜事宴席的厨师和服务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有时办宴者的亲朋好友也帮忙刷锅、洗碗和端菜,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但大部分人没有经过健康体检,有无传染病不得而知。特别是大多数厨师自学成材,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也没有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或取得食品安全知识合格证,甚至有的身体状况明显不符合从事厨师工作的条件。
㈢原料采购把关不严。农村群体性聚餐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采购一般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办宴事主亲自去采购;第二是由办宴事主提供菜单,由“民间厨师”去采购;第三是由“民间厨师”自定菜单然后采购。基本上第三种途径采购原料居多。大多数办宴事主为了求简单,把办宴席的钱打包给“民间厨师”,有些厨师受利益所趋,可能会低价采购一些来历不明、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和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甚者会将一些已经变质腐烂的食品采购回来,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㈣加工场所比较简陋。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原料的存放、加工、制作、就餐都是在临时搭建的棚户或露天,周围不远就是牲畜圈舍或旱厕,没有任何防蝇、防尘、防鼠的设施,卫生条件很差。餐具洗涤消毒由于水源所限达不到“一冲、二洗、三消毒、四涮”的要求,蔬菜、生鲜及其他食品原料洗涤也因条件所限达不到卫生要求,有的甚至使用河水、井水洗食物,餐具乱堆乱放且混用,存在着严重的食源性感染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