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调查报告范文汇编(通用34篇)
资金: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各阶层经济实力都是成倍的增加,药农、药商实力已大幅提高。在当前资本时代,资金跨行业流通更加方便、快捷。业内投资的增加,业外资金的流入,都将影响行情波动。
综合来看:经济下行压制价格;政策收紧影响销量;但天气和资金的不确定性,又导致行情的波动性。20xx年行情发展将呈现更多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
四、行情监测
1. 区域板块监测
河北地产区域板块涨幅高于份中药材整体市场走势。因河北地产板块于20xx年、20xx年已提前其它区域板块进入低谷调整期,因此,河北地产板块价格恢复也应早于其它区域板块品种。份,河北地产区域品种出现普涨,部分品种涨幅接近一倍。份中药材市场,河北地产区域品种表现不错,并且随着涨价品种增多,赚钱效应的示范,明显带动市场人气提升。
从我们监测的河北地产15个品种:天花粉从14-15元涨至20-25元,涨幅达40%。射干从前期的16-18元涨至28-30元,涨幅达70-80%。防风从10元涨至12-13元,涨幅达20-30%。山药从3.5-4元涨至6-7元,涨幅达80%。菊花从18-20元涨至24-26元,涨幅达30%。白术从5元涨至7元,涨幅40%。紫菀从10元涨至12元,涨幅达20%。桔梗由18元升至22元,涨幅40%。白芷由4元涨至5.5-6元,涨幅达30%。知母由13元涨至14.5元,涨幅达15%。苦地丁虽未产新,但商家已提前关注。
从以上看出:河北地产品种呈现普涨局面,一改前几年低迷、疲软势头。多数品种价格上升,少部分品种行情也显坚挺。行情涨幅较快、较猛,资本介入增多。农民持货惜售,越涨越不卖;商家投资信心增强,资金持续介入,农民、商家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促进行情上涨。
从监测15个品种来看,涨幅明显品种达到10个,价格坚挺品种5个,没有下跌品种。其中涨幅超过50%以上的品种有2个,涨幅40%品种3个,涨幅20%品种4个,涨幅15%品种1个,说明地产市场整体走势较强,价格支撑因素较强,短期内,行情将持续坚挺。
河北地产板块涨幅第一,其次为四川产区,因麦冬强势上涨带动。甘肃品种高位平稳运行。东北品种涨跌不一,五味、平贝强势上涨,人参、细辛则显疲软。云南三七、玛卡、草果等品种商家关注力度较高。其它区域板块:南方品种因多雨、北方品种则天旱,但因尚不明朗,多数行情平稳运行。
2. 分类板块监测 大宗家种类品种两极分化,价低品种关注商多,价虽高,但有减产因素关注力度高;普通家种品种,行情不高不低,则商家关注力度小,行情多数疲软。野生品种多数面临产新,行情整体以疲软为主,因在新常态经济下,工值对野生药材支撑作用到底有无变化,还需随着产新深入来证实。二三类品种、小品种偶有热点出现,如吴萸、江西蔓荆子、枳实等都跃上高位。
从分类板块来看:家种品种关注力度提高;野生品种尚在犹豫观望,中小品种热点频出,说明市场利好因素在逐步聚集,将支撑市场短期内继续向好。
3. 用药部位分类监测
根茎类:常用品种110个,其中上涨30个(包含前期价降,近又反弹品种),占比28%。下降品种10个,占比仅9%,涨价品种多于跌价品种,反映在指数上则是趋势上涨,说明市场走势好于前期。
子仁类品种:常用监测品种90个,涨价品种15个,占比16%,跌价品种8个,占比9%,涨价品种仍多于跌价品种,从而侧证,市场仍处于强势。 全草、花叶类品种:总监测数100个。涨价品种12个,占比12%;跌价品种10个,占比10%。
皮类、菌藻类:总监测数50个,涨价品种1个,跌价3个。说明市场当前实际销售并不景气,此类品种外围商较少关注。
动物类:监测品种50个,涨价3个,跌价3个。占比持平。
从以上监测数据来看:根茎类品种波动品种数量、波动幅度都要高于其它类品种。常用品种波动幅度高于不常用品种。
五、建议
1. 商家:对于长线投资商来说:因资金实力较大,可选择价位偏低品种适当入手;对于中短期投资商来说,还是应看经济、政策、需求等情况进一步明朗。对于常年经营商来说,应客观看待当前自己所经营品种现状,如果低价,可以适当增加储备。对于业外资金来说:随着用药质量的规范,中药材市场门槛提高,也应充分了解市场后方可入手。
2. 厂家:随着价位波动频率的增加,厂家也应加强行情监测,对于自己用量较大的品种,应重点关注和跟踪;对于价位较低的品种,也应适当增加储备。
六、后市走向
中药材指数上扬、涨价品种增多,商家信心、投资热情增加,这将为接下来行情波动奠定基础,但我们应看到,当前品种价格上涨,更多是“投资性需求”拉动,并不是实际需求所致,随着时间推移,行情反弹,投资热情降低,中药材市场将接受实际需求考验。能否坚守住当前行情,下半年经济、实际需求将是关键!
关于市场调查报告范文汇编 篇3
市场的魔方真是变幻莫测。短短几年过去,兴起于90年代初,曾经给中国自行车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山地车火爆势头已趋沉寂,市场销售呈疲软状态,而与此形成鲜明时照的是,名牌普通自行车却日益走俏。
据权威部门对国内好几家自行车主要生产企业的统计数字表明,变速山地车在自行车总产量中的比例分别为:1993年17%, 1994年15%, 1995年14% ,1996年10. 72%。不难看出,变速山地车的产量已呈连年下滑之势。而名牌普通自行车的产销量却不断攀升。在西单商场,笔者了解到,今年1至6月,该市场名牌普通自行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而山地车的梢量却与去年持平。在有54年历史的西单自行车商店,销售部主任杨连富称:凤夙、永久、飞鸽、金狮等名牌普通车成为该店销售的主题,每月能售出1100辆左右,占总梢量的70%我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山地车在我国的热梢却是90 年代初的事儿。它通过变速装置达到轻便省力,适于人们在山坡地带骑行,是健身休闲的工具。据统计,在山地车最火爆的时候,国内自行车厂家的山地车产量曾达到700多万辆;而名牌普通自行车因式样老化、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其市场占有率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但是人们不久发现,在我国,自行车主要用于中短距离代步,尽管也有健身体闲的功能,但主要还是一种交通工具。在城市,由于道路平坦,对山地车速变功能的需求不是很大,而且山地车一般都比较笨重,搬运、存放起来都不太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山地车的购买欲望。
其次,尽管山地车造型美观、骑行方便,但价格比普通车高出30%至50%,甚至一倍多。一般山地车价格在700至800元之间,贵的达1500元。用高达千元的代价去购买一辆自行车,讨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显然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名牌普通自行车质量好,价格相对便宜,一辆自行车只要400至500元,受到人们的欢迎。
其三,相对于普通车的维修,山地车的维修显然就困难一些。一段时间,由于山地车的旺销,一些小厂在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去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生产山地车,甚至将废旧钢铁作为原材料来哄骗顾客,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T人们对山地车质量的信心。加之维修、零配件供给等方面的原因,亦导致了山地车的滞销。
另外,盗车现象屡禁不绝,越是昂贵的山地车越容易被盗;长时间的伏行骑车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等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名牌普通自行车由于发挥了其良好的品牌效应,顺应市场需求,利用老牌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款自行车,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健全了销售网络,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重新展示了魅力。据悉,凤夙自行车去年的年产量已达到470万辆,一些新品牌也异军突起,抢占自行车市场一席之地。
引人注意的是,尽管山地车销售趋疲,但少数名牌山地车因其款式新颖、质量可靠、有很好的售后服务而受到欢迎,保持了坚挺的市场状态。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秘书长郭海燕女士分析,作为一项传统产业,我国自行车的社会拥有量从1949年的1. 55万辆发展到现在的4. 7亿辆,其产量扩张期已过去。自行车产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那些质量差的品牌将被淘汰出局,目前企业要做的是巫需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款式、新品牌。在今后,质量、价格、款式仍然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自行车消费新动向就是一个有力的位证。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自行车市场不会萎缩,在长时期内仍拥有广阔的市场,这是由自行车自身具有绿色环保交通健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在荷兰、德国,政府还拨专款拓宽自行车道;在日本地铁出入处,有专门的自行车租用停放场所,将其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能源缺乏、道路狭窄,大力发展自行车更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