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精选8篇)
4.重点企业培养有差距。山东省十分重视骨干企业的培育,注重骨干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山东省销售50亿元以上的商业流通企业53家,销售10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有11家企业入选全国百强连锁企业。山东一方面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发挥资本运营、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优势,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同业态、商圈重叠、实力相近的优势企业联手,培养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营业务突出的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在临沂市,我们知道临沂商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临沂发达的第三方物流的支持。临沂市政府通过扶持地衣、荣庆、金兰、天元等一批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促进了临沂整个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成本,使临沂成为覆盖鲁南、苏北、辐射全国的商品集散地。包括济南在内的周边城市的商品都要去临沂配送周转,极大地促进了临沂流通产业的发展。仅临沂立信物流有限公司就能调用多辆运输车辆,形成覆盖全国23个省的运输网络,总仓储面积24.89万平方米,总量居山东省第一,年运输货物总值超千亿元。然而,我省在培育重点企业方面缺乏政策支持。行业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
5.市场建设有缺口。山东省现有商品交易市场7839个,其中年营业额过亿元的市场555个,经营面积3650万平方米,摊点总数38.4万个。在,山东省对全省商品市场进行了实地调查,仅这XX个市场的商品交易额就达1.62万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市场交易额为7424亿元。全省商品交易市场2589个,其中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市场290个,经营面积1651万平方米,共有摊位56.2万个,年成交额2573.5亿元。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省在市场数量、市场规模和年交易量上的差距。山东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和市场集聚布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临沂市区就有101家专业批发市场,以西郊批发市场为中心,中心集聚趋势明显。这种专业细分和市场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临沂商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772亿元,达到我省年交易额的68.9%。值得借鉴。
第三,一些建议
1.坚持统筹兼顾。临沂市重要的发展经验之一是做好规划,将商业主管部门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建立商贸流通规划与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机制。为了我省流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根据我省情况,紧紧跟随我省商贸流通的实际和发展趋势,依托基层单位和企业的创造力,适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科学制定流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湘菜、湘酒、住宅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城建、规划、国土、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确保规划的可行性,特别是要促进商业流通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步。
2.高层提拔,履行职责。各级政府要成立高水平的现代流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流通工作大局、战略、体制、机制中的难点问题,对各级有关部门和政府进行目标考核。按照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基层人员和经费保障。
3.做好典型示范和项目带动。近年来,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我省已被列为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试点省、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省、屠宰厂(场)标准化改造试点省、品牌推广体系建设试点省、中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省。长沙市被列入现代服务业建设和中小商业服务平台试点,娄底市被列入可再生资源试点。我们要抓住这些试点机遇,以项目为起点,精心安排,扎实推进。打造农产品现代物流和现代商业服务业亮点,形成突破,做好典型示范,促进全省商业流通大发展。
4.重点推动政策。各内贸办加强联动,认真梳理近年来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国家和省级政策,将政策集中在优势项目上,加强监管确保落实。整合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集中财力解决重点环节突出问题,加强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区域辐射企业,培育贸易物流龙头企业,打造区域骨干市场。
5.大力培养市场主体。第一,加快培育大型商业流通企业。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并购,加快资源整合,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争取更有实力的国内外商业巨头落户湖南投资创业。培育和发展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的大型商业流通企业20家,如BBK、佑亚集团、万尚红、达汗物流、乐购、湖南国药、普通人、长沙马王堆、红星集团、万荣科技等。第二,大力支持中小微型商业流通企业发展。支持和推动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其促进消费、繁荣市场、吸纳就业的作用。第三,着力打造商业流通企业品牌。着力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服务品牌企业,打造一批住宿业、餐饮业、住宅服务业、物流业的品牌企业,鼓励“老字号”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流通企业培育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品牌营销。做好湖南产品的市场开发,并认真组织实施“名品进名店”和& other湘品出湖南”工作,打造湖南特色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