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精选24篇)

2024-03-12 00:23:54报告范文打印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精选24篇) 校本培训以其组织的自主性、内容的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操作平台,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干部培训管理激励机制相对乏力,培训资源利用不合理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在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但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没有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缺乏直接的“动力”与“压力”。虽然现在对干部在任期内有一定的培训要求,但这一培训要求仅仅对时间做了泛指性的要求,并没有真正把干部培训与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客观上影响着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干部培训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现象较为突出,如在*区委办公室下发的《20*年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安排意见》中,除党校(行政学校)参与的培训外,其他部门(或委托其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有36期,占总培训期数的50.7%。这种教育培训体制分散了人力、财力、物力,造成人力和智力资源的闲置、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有限的教学硬件和软件闲置,使参学干部感到疲惫,导致培训质量的下降。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考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精神,抓好培训阵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主阵地建设,逐步形成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加强党校建设,是提高干部培训的关键因素之一,着力把党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为此,应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切实把党校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理顺培训管理体制,避免多头培训的现象。要整合师资力量,增强党校的干部教育优势。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同时制定规划,通过在职攻读学位、挂职锻炼、社会调研、参加重要科研课题等方式,培养与党校的地位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建立“专家库”,选聘一些理论水平较高、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到党校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包括本地各行业、各部门、各学科优秀人才在内的外聘师资网络。同时,要注重在合作交流中培训干部,通过挂职、互派回访等方式培训进行培养锻炼。此外,高等院校具有师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应加大与高等院校合作力度,在高校建立培训基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改善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逐步形成开放性的师资网络和开放性的培训模式。

  (二)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内容,突出培训针对性

  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在坚持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紧紧围绕当地的热点问题和重点工作,深化拓展培训内容,同时,在设置具体内容上,应组织培训者深入调研,摸清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专题、菜单,供受训干部选择,以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在培训方式上,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培训水平。从教的角度深入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考察实习等新的培训方式,采取讲演、示范、练习、演练、参观、个案研究、多媒体教学、电脑化训练、模拟、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在培训针对性上,应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注重个性需求,区别培训重点。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因人而宜,因岗而宜,合理设计培训内容,达到增强培训实效的目的。

  (三)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构建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制度,激发干部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完善我区干部培训的机制。要做到:一是科学管理,完善培训考核机制,按照《条例》中“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的规定,可试行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学分制教育培训。学分制教育培训采取脱产培训与在职教育相结合,学员自学和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既能量化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的情况,又能进一步规范和督促培训管理,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和考核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在干部年度考核或述职时,建立“述学”、“评学”制度,坚持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年度登记考核制度,切实将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表现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任免的依据之一,激发干部自己要学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三是建立干部继续教育制度。支持并鼓励干部继续教育,引导干部自觉地在岗学习,让干部通过培训实现其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的最佳匹配,确保干部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24

  (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工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尽快形成职工培训、技术比赛、技能鉴定、资格认证等“一条龙”工作格局。一是由劳动部门前头,工会积极参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对至今尚未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的企业,由劳动部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工会加大检查、建议力度,督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落实到位。二是拓宽职工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凡是纳入全市劳动竞赛范围内的比赛工种,无论是通用工种还是行业工种,只要基本符合劳动部门申报条件,都可以通过比赛免试直接参加技能鉴定,使更多的工种能够参加技能鉴定。有关方面要及时建立完善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制度和等级评定标准,依法维护和保障职工享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三是完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晋升制度,进一步加大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以赛促训工作力度,使职工学以致用。实现培训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培训工作要从适应型向提高储备型转变,从注重积累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注重学历培训向复合型人才培训转变。四是拓宽职工教育阵地。进一步规范职工学校,建立以市职业技术学院、市高等技工学校等为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五是完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工资指导价标准,确认技术工人的价值,鼓励技能人才劳动价值市场化。使高级技工劳动价值真正走向市场,得到社会公认。六是继续实行市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办法,同时扩大数量和覆盖面,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拓展职工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鼓励企业培养职工技能人才,留住职工技能人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