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调查报告(通用34篇)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中学教学、面对真正的中学生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多次要求听取辅导教师的讲课均被婉拒,因此只能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来初步了解该校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出于种种考虑,决定采取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而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学生的良好反映以及辅导教师的肯定。
作为一名教师,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将所学的东西教给学生,这是我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从短短的实习生活中我了解到,做好一名教师的确不容易,要讲授一堂课就必须有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信息——自己写反思——讲评——巩固学生知识这样的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小细节,不仅要你认真,还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尤其是“上课”,也就是一直在探讨学习的课堂教学。首先,我要了解四个班的学生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写教案前,我必须通看整本课本的脉络,然后认真地研究要讲授的这个单元,认真地分析教材重点与难点,向指导教师征求意见,并加以修改和调整。然后自己先试教,接着再修改,最后才正式上课。在每上一节课前,我都会把所要讲的内容反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而且在课后经常和学生交谈,让他们指出在课上教师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事实证明,这套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期间,给我的收获
就是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发自内心的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解放出来,正真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在生活方面也学到了许多东西。由于学校的学生食堂未开放,我必须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和柴米油盐打交道,这些东西是在书本里找不到的,我相信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深有体会。这次实习可以说是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处理与领导以及与办公室教师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锻炼,领导以及各位教师非常热情,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与指导,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和学生们的感情很深,与他们建立了很好的朋友关系,虽然生活条件有些艰苦,但是他们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渐渐进入角色,发现自己有一群可爱的学生、作为一位教师是幸福的时候,实习却结束了,一时之间让所有人都难以接受。
通过这次实习,了解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以及教师的伟大,也从实习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也要在实际中“教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眼前,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我们应该用心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尊重学生,也就是用“爱”去教育他们,而不是一味地将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完全成为统一的学习的机器,要让他们去创造多彩的生活!
实习将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让我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新的教学理念。不到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而且将受益终生,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教师的乐趣,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在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在实习伊始对我们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感谢学院领导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珍贵的实习机会,感谢青州市教育机构的各位领导与十八里屯初级中学各位教师对我这次实习的大力支持,更感谢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谢谢你们的陪伴与肯定!
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更好。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教师而努力着。
关于教育的调查报告 篇12
前言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信息的时代,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科在信息时代分化和综合中产生出来的新分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探讨教育技术专业的社会了解度,研究了解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实际了解和需求,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教育技术 社会认同
一、 问题初探
从20世纪开始,教育技术就已经传入中国并不停的孕育自己的土壤。目前,全国已有500多所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然而,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它为多少人所了解呢?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怎样提升社会的认同度和了解度呢?这是该专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调查采用问卷、qq交流和面对面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有代表性的三所学校的教师,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的了解度,并对对教育技术专业自身的宣传与推广以及专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附调查问卷)
1、 你是否听说过教育技术专业?
您是否听说过教育技术专业
听说过
5%
没有听说过
90%
不记得
5%
调查结果:
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被调查者不是一脸的茫然就是满脸的疑惑。请看下面一段面对面访谈:
笔者:王老师,您从事教育工作有多少年了?
王老师(沛县杨屯小学的数学老师):有31年了
笔者:您听说过教育技术这一专业吗?
王老师:教育技术?没听说过,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吧!
笔者:教育技术从20世纪开始就已传入我国,但是它的发展不是很快,你们教育同行之间聊过有关教育技术的话题吗?
王老师:可能聊过吧,不过我没有听到同事聊起过。
大众对教育技术专业的了解度不仅和专业自身的宣传推广有关系,而且与教育技术的就业形式以及和教育经费、教师素质也息息相关。江苏省徐州沛县是苏北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除了市里的个别重点学校外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很差,计算机课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很多老师只是大专水平,XX年时,全县没有一位本科的英语老师,期间也有极少数本科老师,但他们考上研究生以后就“孔雀东南飞”了,主要是南方老师的工资福利比较好。上述一系列因素造成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了解度受限制,最终导致连搞教育的人士都不清楚教育技术为何物。
2、从整体上,你了解教育技术专业吗?
从整体上,你了解教育技术专业吗?
了解
3%
不了解
90%
一般了解
7%
调查结果: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和上一问题紧密相连,它们的调查结果大体上成正比。教育技术到底是什么,很多搞教育的人也不清楚,它和计算机有什么区别?是计算机二系吗?它和广播电视有哪些联系?为什么教育类的专业在工科院校也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再了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成了较多的疑问,说到底还是不了解什么是教育技术。
3、你认为教育技术是研究什么问题的?
调查结果:
你认为教育技术是研究?
教育问题
50%
技术问题
30%
教育中的技术问题
20%
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问题,答案就众说纷纭了。那么教育技术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必须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这是在我国教育科学的特定背景下作出的理智的、切合实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