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精选26篇)
环境行政公开制度要求政府公开各种环境信息。这里的环境信息包括公共信息和个别信息,前者是指向全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如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周(日)报等,后者指只有在公众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才提供的个别信息,如某个污染企业的排污数据。
(四)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我国虽然在20xx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但没有很好地落实。项目建设前不向公众公布,也不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不召开听证会。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有较完善的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规则,通常的做法是:
(1)通过新闻媒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或张贴广告发布拟建项目的厂址、内容,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的情况;
(2)政府主管部门可应公众的要求通过公众听证会听取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意见并进行答辩和解释,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3)在拟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书中设专门章节,用广大公众看得懂的文字论述公众的意见,并将环评报告书在当地图书馆等场所公布一段时间(如3个月),供公众随时进行查阅。国外公众参与在环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项目投资者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前同公众进行磋商已是环评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一些涉及移民的建设项目。
为了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在环评大纲阶段预先发布建设项目信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公众什么是环评、在环评公众参与中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帮助公众避免孤立地看待问题,既要让他们了解不利的一面,也要让他们了解有利的一面,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对当地发展经济的意义。为了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应尽快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环评公众参与机制,对公众参与的方式、对象、步骤、内容、时间阶段、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等作出具体的规定或建议,并落到实处。
(五)完善环保社会团体制度
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环保社会团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学术交流、环境保护科技推广等环境保护活动,促使环境资源问题的解决,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环保社团1500余个,其中不少已较具规模,如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文化村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保社会团体,在经过了一个从小到大、从松散的组织形式到定型化的组织形式甚至政党组织形式,从简单的活动方式到现代化的活动方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后,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以各种绿色团体或绿党为代表的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引发了一场“绿色革命”。而与此相比,我国的环保,大都有政府支持、赞助和发动,主要是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科研活动。这些活动一般规模较小,声势不大。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快制定有关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的制度;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民间环保团体参与环境与发展管理的机制和程序。
要在法律上规定民间环保团体参加制定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和战略的机制和程序;建立民间环保团体参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的执行、监督和检查的机制和程序。政府应该鼓励民间环保团体以该组织的名义或代表该组织成员,就环境与发展事务,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提出批评,向司法机关依法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环境民事诉讼。另外在环境监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环境标志等环境管理活动中,应该规定民间环保团体参与的环节和程序。结束语
此次调查的样本是按照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的,在分布上可能存在偏差,但仍涵盖了社会公众的各个层面。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环境意识和环保的参与状况不令人满意,这就意味着,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环保制度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8
调查目的:
惊奇阿姨推出的文苑热点——议秸秆焚烧,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很多老师和博友都积极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秸秆?焚烧?对于我这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真是个陌生的字眼,看了阿姨们的文章,我很有兴趣去了解和认识,因此我对秸秆、焚烧秸秆的危害和怎么正确处理秸秆做了调查。
调查方法:
询问小区里的老人和妈妈以及上网浏览
调查经过:
我利用业余时间,在小区里询问了8个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一般都是从农村搬迁来的,对秸秆知识都十分的了解,我问了几个问题:一年中哪个月份是秸秆高峰期?秸秆一般怎么处理?秸秆焚烧有什么危害?秸秆可以做什么?
调查分析:
通过询问,一般秸秆的高峰期是每年的5、6月份的麦收季节和10、11月份的秋收季节。通过整理得出以下结果:
1、秸秆焚烧的危害
(1)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在春秋季节,尤其是在每年的收割季节,为了尽早完成肥料的工作以便来年的种植,农民将大量的废弃秸秆直接在农地里焚烧,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机场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机场能见度低于400m,严重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飞和降落,一旦导致事故,将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和损失。
(3)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能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影响农作物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干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减少收益。有些农民伯伯认为焚烧后的秸秆灰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适合中性和酸性的土壤。
(4)形成新的火灾隐患.近年来,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据相关资料报道,我省每年因燃烧秸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在秋收期间,由焚烧秸秆引起的火灾占火灾起数的大部分。对农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5)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我国每年产生6亿吨秸秆,相当于300多万吨氮肥、700多万吨钾肥,70多万吨磷肥。
2、燃烧秸秆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受传统思想及行为方式的影响,一直以来,农民习惯在收割后放火将田里的秸秆焚烧,只图方便省事,且认为只有焚烧干净才有利于下季的播种。
(2)、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家做饭要么用煤球,要么是电磁炉,要么是煤气灶,烧大锅的户很少了,秸秆不再是做饭必备的燃料。如将秸秆收集起来,大量秸秆无法存放,而且聚集起来对农民也毫无用处。
(3)、劳动力大量转移。近些年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忙时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把秸秆从地里弄出来。
(4)、法律意识淡薄。农忙季节,急于整地、播种,为图省事,仍然我行我素,他们认为焚烧秸秆是一件小事,而焚烧秸秆既是能源浪费,更是环境污染,除不知是要受到处罚的。
(5)、宣传不到位。一般宣传只是在镇上挂几个条幅,然后在即将收割农作物时宣传如焚烧秸秆就坐牢或罚款,农民并没有真正了解焚烧秸秆的危害。
调查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的情况做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在农闲时期加强秸秆焚烧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广播或者视频多媒体进行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焚烧秸秆不仅浪费了大量可利用资源,而且对大气环境造成了资源污染,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容易引起火灾给群众造成财产损失,也容易引发大雾造成交通事故。
2、制定奖罚制度。大力推广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对秸秆还田表现好的要给与奖励。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在人们心中真正树立禁烧意识,提倡人们合理科学利用秸秆资源,一起保护环境。
3、给秸秆找到出路,发展畜牧养殖业。农作物秸秆是牲畜的最好饲料,因此,发展畜牧养殖是解决秸秆的最理想的途径之一,并且还能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4、药物烂草。将烂草药免费发放农民手中,将秸秆直接烂于农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