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日记(精选30篇)
十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经历了,走过了,收获了。这短短的几天将成为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发生过的情形不时浮现在脑海。我要感谢那些可爱的大店人民,是你们给了我们成长的经历;我要感谢陪我们下乡的带队老师,谢谢你们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但我更要感谢一起和我下乡的伙伴们,是你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真情。真诚地希望大店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经济发展的更好更快。
是的,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带去青春,留下足迹。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对我国的现实农村教育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社会重任。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当中,用我所学、尽我所能为祖国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贡献我们的青春!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日记 篇24
环卫工人是否是弱势群体?环卫工人是否应该得到更多地关注?市民眼中的环卫工人与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是一致的吗?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环卫工人有力量”团队对此展开了社会调查。基于160份有效市民问卷,以及对环卫工人及相关负责人的采访和亲身体验环卫工作的经历,整个团队在为期5天的实践中收获了很多,的收获就是带着最初的热情去“求真”,还原最真实的当下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
我们一直在想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何在,就像有市民在我们的问卷中提到的建议一样“希望你们能继续做下去并做好,而不只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尽管我们很清楚这次社会实践的影响毕竟只是微弱的,但全队成员对其抱着的热忱,努力去获得一些真正所谓有价值的东西,赋予我们的实践存在的意义。
整个团队由6人组成,均为政府管理学院13级学生,由于专业学习中涉及到关于数据分析处理等内容,也会有政治学、社会学的理论支撑,所以这算是我们团队的一大优势。此外,团队中的张晨同学对摄影、视频制作等颇有研究,也为实践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技术上的信心。
最初确定的主题是“南京市环卫工人的现状——以栖霞区与鼓楼区为例”,理想状态下应该是需要对栖霞区与鼓楼区的环卫所进行全面采访的,然而由于种种阻碍,最终我们只能采访到栖霞区环卫所仙林项目组的负责人之一以及环卫工人,这应该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不可为的遗憾。但也很感谢仙林项目组能对我们的实践活动给予的支持,毕竟通过近一个小时的采访,对于仙林片的环卫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加之能够在环卫的第一线亲身体验环卫工人们的日常工作,让我们对这一职业抱有更大的情感与尊重,感谢每一个城市美容师为这个城市风雨无阻的付出。
整个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筹备阶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源对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并且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采访问题等;第二阶段为正式实践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也就是给予了我们“躬行”的时间,自己的观念或者是文献的资料都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研究,因此我们走上街头去收集市民对环卫工人的态度、去采访正在工作的环卫工人、去采访相关的负责人、去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等等,这些不仅让我们深入挖掘了自己的实践主题,也让我们在比较中重新塑造着对于环卫工人这一份职业的认识;最后一个阶段则为总结反思阶段,一起讨论接下来要做些什么,一起回顾着我们的收获与感动,不仅付出了也收获着,对于每一个人都会是一段可能磕磕绊绊但却不失美好的记忆。
比如从最初发问卷的露怯到最终能完成200份问卷成果的喜悦,比如清扫街道时队员们磨出的一个个小茧子到最终望着身后整洁敞亮的地面的自豪,比如从最初创建微博账号一点点记录我们的成长到后来能被南大团委和仙林头条转发所受到的鼓励,比如说从最初对于选题还是比较混沌的状态到后来一步步去践行我们的准备,许许多多的突破即使只是陌生人的一句肯定也让我们感激与感动。
最后我们的主题确定为南京市环卫工人现实生活状况与市民观念的差异比较,因为在调查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了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与媒体对环卫工人态度的转变,环卫工人们的工作条件正发生着改善。虽然也存在着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但“求真”是我们本次社会实践或者说是我们在今后的学术道路或者生活中需要的坚持,不能被传统的观念所左右现在的事实,因此需要去发现去传播我们所了解到的真。
实践结束了,但我们却不会忘记最初的坚持,对于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希望所有的环卫工人们能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生存环境,也期待我们的城市在环卫工人、市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日记 篇25
转眼间,一个炎热的假期就过去。蓦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阴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无奈。当准备收拾心情,重整出发时,发现原来匆匆的假期里多一份沉沉的充实。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根据学工处、院团委的统一部署,为提高我院青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结合在校大学生的优势开展义务家教活动,此次活动安排18名同学为六个社区多名孩子提供贴心而有效的家教服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曾被扬子晚报等媒体报道。
我们18个人在学校分完组之后就各去各所在的社区,并保持着良好的联系。我们这组有四个一共教的五个小孩,当然我是负责其中的一,二个。自己是第一次家教。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在学校里听过一些同学的意见,也做充分的准备,还是比较有自信心的。刚开始可能是由于之间不熟悉,小孩还是很听话的,做什么都很认真,有耐心。没过多就,之间的出国留学说笑增多时,他也就表现出调皮相,在画画过程中还能认真坚持一会,完成的也比较好。到做作业是就坐不住,没几分钟就休息。家人布置的一点点作业也只是勉强完成,更不愿意多听我讲。没想到交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搞得我手忙脚乱的,一上午下来可把我累个半死。回到宿舍后,总结今天家教的经验教训,觉得真有些失败,可能是小孩没有和自己好好配合,没有做好这天的家教,小孩子的调皮、贪玩在这个年龄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大多原因在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的不正确性,没有适应孩子心理的发展。使小孩对自己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应该多用引导的方式来教他,比如在教画画方面,都是练习着画一些,基本上是草稿。没有真正的一幅正式一些的作品,这样可能让小孩更快的进步,但会让孩子失去成功的喜悦,使孩子丧失信心。而且很容易引起那些注重结果的家长的一些看法。
转眼间,就是第二次家教,这次就比上次好多,毕竟一回生、二回熟嘛,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多表扬和鼓励,找到孩子的优点,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在后来的几次中,我也不断的总结经验,并向同学请教一些方法,在家教结束时也取的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实践的时光就这样结束,实践给我很多很多,给我什么叫做快乐,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友情,什么叫做团结,什么叫做一个整体。短短的一个月的实践,我想我懂好多好多。看似简单的一个活动,在开展中会遇到很多大大少少的阻碍和困难,这些活动不仅需要上级与下级的良好合作,还要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开展起来的。所以人际关系是活动展开的一个重要的奠基石,每年都有很多的学生大学毕业和高中毕业,参加大学生实践的人员一年换一届,要组织一个活动,就要调动新的实践学生的热情。在调动中又增加我的人脉,更加清楚解每代学生之间微妙的区别和共同特点。在社会实践中我一点一滴的成长着。面向社会,成长的声音,参加实践,升华自我。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日记 篇26
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假期很快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了我已与那些孩子们剪下了深厚的友谊,我想着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笔难得财富。经过实践锻炼后,我的个人素质、心里观念、沟通技巧等多方面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真正达到了社会实践的目的。此次社会实践或许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欣喜的看到,经过实践的磨练,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能力承担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作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力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会变得容易了。而自信程度,我们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我们的知识含金量的。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大脑就要枯竭。这次的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应用与工作中。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跟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