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调查报告(通用31篇)
去年,截至20xx年9月1日,广东省20xx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4.61%,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在会上透露,20xx年在粤就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近75万人。今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51.9万,加上外[微博]省入粤求职和往年申请暂缓就业毕业生,共有近80万毕业生在粤求职。为此,广东省教育厅将组织65场面向20xx届高校毕业生的系列供需见面活动,包括网络招聘会20场。
罗伟其还表示,各高校须大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发移动终端上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统,实现毕业生在手机上投递简历、预约面试、在线咨询等功能。
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广东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如何?会议透露,截至20xx年9月1日,广东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同比增加6.35%。
罗伟其表示,高校要开设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同时,要鼓励高校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等校 外专家学者兼职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和模拟演练机会,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落实工商注册、税收减免、融资服务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大学生自主 创业资金扶持力度。
“大学生要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力军。我们鼓励、支持各高校建立创业学院,让每个人心中都有创新基因。”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庆顺告诉记者。他还透露,今年,创业人数的比例一定有所增加。
陈云贤:健全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
3月31日,广东省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云贤强调,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机制体制;多措并举,开创高校毕业生新的就业岗位;完善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 业;加强建设,健全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水平。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并形成各单 位各部门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广东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等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全省140多所普通高校的党委书记或校长、学校就业工作分管校领导参加了会议。
就业看点
男性薪酬高过女性
本次会议还公布了20xx年广东省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和就业质量报告。记者发现,同等学历下,男性薪酬普遍高过女性。
报告指出,20xx年男性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961元/月,而女性毕业生则为2797元/月。
就学历而言,研究生的男女收入差距更大。男性毕业研究生平均薪酬为5421元/月,女性则只有4850元/月,相差500多元。
本科生最爱创业
报告还显示,截至20xx年9月1日,20xx年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712人,占毕业生数的0.37%,其中研究生55人,本科生1156人,专科生501人。
去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40.45%都选择在广州创业。
7成大学生到基层
报告还显示,在20xx年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有35.62万人,占比77.52%。研究生1.1万人,本科生15.07万人,专科生19.45万人。
其中,研究生以教育学类毕业生最多,本科生则以管理学类毕业生最多,专科生以农林牧渔类毕业生为主。
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调查报告 篇16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