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报告(通用24篇)
综观这些因素,大学生要实现真正的创业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位老师说:“大学生要创业,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打好基础,出到社会积累经验后,创业才会获得成功”。
创业计划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1、在校园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调查的人群中有47.5%的多数同学都认为挑战杯在校内具有重大影响,它作为一个有效的活动载体,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引起大学生对人生之路的深层次思考,营造了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2、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创业的平台
调查中,58%的同学认为有很大帮助,受益匪浅。广东工业大学的周扬同学说到:“‘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给予同学们以创业实践的机会,这是书本知识无法比拟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利补充,对日后我们走出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3、促进高校“产、学、研”的发展,加速大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
走访过程中有高校教师这样说到:“‘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校教学研究的帮助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很多高校都投入大量资金来促成这项活动。”另外,本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将进行一次成果对接签约仪式,这对加速创业成果的转化,激励同学们积极创业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报告 篇15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在京发布《20xx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国内百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探究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影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着重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不同层面提出了促进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建设性建议,针对性地就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举措提出建议。调查报告涉及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意向创业区域和领域、创业资金来源、创业能力评估、创业教育参与度与满意度等多个维度,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
高校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新动能,为了促进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CCG于20xx—20xx年分别对国内100所高校(包括重点高校、地方本科高校、高职高专等)及2797位学生(包括高职高专生、本科生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开展了问卷调研,形成了此报告。
根据《调查报告》,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学生超过60%,其中位居前三的是工学类、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的学生;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原因不是经济收入,而是期待创业能够使个人不断成长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创业团队和个人能力被认为是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二线城市是学生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高科技行业是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意向行业。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希望在大学阶段尝试创新创业,意向选择在大三时期开始创新创业的学生占五分之一;仅有34%的受访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受访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向学校和政府申请资金扶持是学生创新创业考虑的主要资金来源。
超过8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了解创新创业配套服务,对于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配套服务的评价情况一般,认为提供了较好创新创业配套服务高校学生不到30%。高校学生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人不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和缺乏创新创业课程是当前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超过97%的受访学生希望设立创新创业课程;由创新创业领域专家和创业者教授课程的方式更受青睐。
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认为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是高校学生对于政府支持方面的主要需求;学生们需要全面的创新创业配套服务,特别是资金支持和创新创业辅导课程。
针对调查结果,CCG认为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高校学生所处的时期是生活压力相对较小、时间相对充裕、失败成本相对较低的阶段,因此高校学生也更愿意去尝试创新创业。而高校学生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包括个人经验、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人才、设备、资金和政策投入等方面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与支持。因此CCG提出以下建议。
在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第一,设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从国家层面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予以认可和必要的支持,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税费给予优惠和减免等。第二,引导高校合理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通过创业基金、合作教育、合作基地等方式,形成持续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第三,在地方政府层面,可以从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两个部分来为该区域内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如设立区域内的高校创新创业资金池,区域内好的学生创业项目优先在本区域进行产业化发展等。第四,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在重点省份酌情创立创新创业教育二级学院,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之中,鼓励开展创新创业的学习体验,传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同时,鼓励相关大学或国家级科技园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扶持项目。
在高校层面,进一步完善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与支持。高校是学生从事创新创业的最直接的支持主体,可以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第一,加强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第二,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事务。第三,开放校内的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源的支持。第四,设立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孵化机构。第五,根据自身能力设立校友会创业基金或与企业联名设立创业基金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第六,具体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建议有条件的高校与国际名校合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借鉴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颁发创业文凭的经验,试点对高质量的'创业项目颁发创业文凭;鼓励创办中外合资创业大学,联通师资、教学、实习与实践,甚至早期风险投资等各个环节,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全链条”培育;鼓励中外联合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通过海外进修、培训,或直接与国外创业大学、创业学院、培训项目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联合培养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模拟仿真教学方面的应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体验,通过在线课程、视频公开课等手段,促进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分享,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实战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在社会层面,需要对学生创新创业有更多的宽容与支持。第一,创新创业存在失败的风险,需要社会更加积极地看待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对于成功的案例应当更加理性,避免夸大宣传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出现误区,而对于失败案例,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宽容与鼓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第二,在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需要做好学生创新创业的风险保障,比如,面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群体实施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补助等措施,设立心理辅导和引导基金,帮助创新创业失败学生重新就业或继续开展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等;第三,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辅助设施,包括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非盈利的社会组织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全链条的辅助与服务水平。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报告 篇16
一、 调研背景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市场经济发展的下的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也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认同自主创业,认为其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渴望这能凭借自己创业一展身手,但能其付诸实践的却属于少数。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就业成为我国三大就业问题。目前,我国的结构性事业问题难以解决,应积极采取措施,吸取国外经验,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这样的严峻的背景下,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的学生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调查。
二、 调研内容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后的打算、就业意愿等调查以及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调查,来分析现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有哪些,从而进一步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