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实践报告(通用34篇)
学习习惯,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是比较主动和一般主动,非常主动和不主动的所占比例较小,在学习时,学生有时制定学习计划的比较多,无计划的所占比例很小。
四、分析与建议
从凋查结果中。我们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会有一种从过于繁忙劳累的高中学习中获得解脱的感觉,缺少学习的计划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盲目地顺从他人,产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没有创新.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中,有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成天惰性十足.有的缺乏坚持性,缺乏学习的决心和恒心,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有的难以坚持执行自己所制定的学习计划,知难而退.有的学生缺乏自制力,难以自觉灵活地排除干扰学习的不利因素,大学生的学习反思可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他们通常只对学习结果进行简单反思,难以对学习目标、方法策略和过程等进行深层反思,难以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学习态度的不稳定性,每个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需要他们调节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适应新的角色,进入大学,面临新的挑战,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还未建立起来,新的竞争就要开始,面对这一变化,一部分人意志坚强,暗下决心,调整自己适应变化,重新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另一部分人,意志较为薄弱,一时难以适应变化,常感到苦恼不安,他们课上胡思乱想,课下坐立不安,夜里辗转难眠,学习日益被动,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结合当前大学教育实际,经过分析,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商榷。
(一)加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
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使之正确认识学习是为了怎样一个目的。我们要善于正确树立学习目标,消除盲目心理,克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确立学习与生活的目标,勇敢地面对现实,为学习和生活、理想去拼搏和努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
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控制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没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决心是学不好的。要学会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尽可能地保持一种积极、愉快、舒畅的情绪来面对学习和生活。要把追求健康、高尚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统一起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三) 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
所谓专业兴趣就是对所学专业的特别关切与喜好的情绪,是力求学习掌握接触知识,研究探索专业知识及其发展状况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是大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
因此,学校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兴趣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专业。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致时,刻苦努力,奋发进取;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时,要培养专业兴趣,更加刻苦努力,奋发进取,绝不能怨天尤人,消极敷衍,浪费大好时光。这样,就能够突破个人兴趣的小圈子,去热爱所学专业,并形成对专业长久而专注的感情。
五、调查总结
这次调查只是调查部分学生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确实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大学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只是相对而言。虽然不再有人催着你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放松学习了。这只是代表着你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这学习不止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修养和素质的学习。这才是大学生活的真谛。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做好学习与生活规划。充分利用我们大学美好的时光,创造一个美好人生。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是什么味道。
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实践报告 篇4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中,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乐趣,更让我认识到了我身上的很多不足。本次教育社会实践让我明确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社会实践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备课试讲阶段,第二是校内实践。校内实践又分为教育见习,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一、备课试讲
在社会实践开始的第一周,我们便在学校里进行了备课试讲。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认真研读教材,再集合其他同学的建议,写出令自己觉得满意的教案。写出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后,我们再分组轮流试讲。在试讲中,我们每一个人既是老师,也是同学,更是评委。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教案一遍一遍地进行修改,努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育见习
到社会实践学校后,我们首先进行教育见习,主要是到各个班级去听老师的课。一开始,我们不知道怎么听课,不知道从什么方面着手,只是单纯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给抄下来,就像回到了当初的高中时候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去评价。后来和老师交流,发现原来听课要听老师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要听老师上课的语言,要听老师的问题设置,也要看学生听课的状态以及老师的教态。通过教育见习,我懂得了课堂不是老师在上面的表演,而是学生和老师一种互动,一种知识火花的碰撞。
三、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重头戏。虽然之前试讲过很多次,但对于上真正的战场,我们还是经验不足的。由于之前备的课和社会实践学校的教学进度有一些出入,所以我要重新备课。通过和原任课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备课原来是一个比较艰辛的历程,要不断地改,不断地练,要备的详细,考虑的非常全面,把课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一一考虑到,才能建构出一堂不错的课堂。虽然对于我可能刚开始无法达到这个高度,但我还是不断地靠近这个目标。在任课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写出了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并交给任课老师检查。老师说可以了,再试讲,直到任课老师满意才开始真正的上课。
我的第一节课是《溶液的稀释》,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准备还是很充分的。这节课是对上一节课《溶液的配制》的拓展。由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来引入。因为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不同,学生比较感兴趣。虽然上课时有点紧张,但因为我是这个班的社会实践班主任,与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在同学们鼓励的目光中,我就慢慢地镇定下来了。课后任课老师对我这节课还比较满意,所设计的教案以及课件符合规范,内容准确,
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当堂消化、巩固,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教态自然、熟练。但有几个不足的地方,第一,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对他的回答进行分析对错;第二,有一处知识性的错误,这是最严重的。在接下来的备课和教学中,我更加细心严谨了。
我的每节课指导老师都会非常负责地坚持去听,做出全面细致地评价,细心地指出我上课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及有效的实际教学建议,并且肯定了我的亮点,鼓励我形成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上课之余,我还积极去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如本社会实践队所有化学指导老师,化学组组长的肖老师,高一级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还有本年级唯一的特级教师曹老师的课都一有空就争取去听,做好听课记录,和老师交流,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为了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课后辅导,每天两节晚自修,我都会到班上进行答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都较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册遇到的问题都纷纷举手提问。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效率很低,课堂上重复了好几次的题型,还是不会做相同类型的作业,特别是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转化,至今仍有好一部分学生是不懂的。学习方式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该记的公式、知识点还没记好就做作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作业无从下手或乱造公式。一节课甚至整个晚自修就做几道化学作业题,学习效率非常低。针对这个问题,答疑时,我会让这种类型的学生先复习书上的相关知识再做作业,若还是不懂,再给他们讲解,避免让他们太过依赖老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