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工程造价专业实习报告3000字(精选3篇)

2025-07-04 09:58:40报告范文打印
工程造价专业实习报告3000字(精选3篇) 一、实习目的通过在工地现场的实习,让自己对工地更加熟悉,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在现实中面对工地出现的问题时,能够更加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在书本上学过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做出一套大楼的造价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通过毕业实习这三个月期间,我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了对本专业的需要。培养了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准备。

  实习结束了,但学习还在继续。认识实习如同荀老师所说的是一个扩大我们知识面的过程。它旨在培养我们从专业角度思考的理念,是让我们从门外汉变成行家的引导阶段。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实习时发现问题的敏锐度,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给自己充电!

  这次的认识实习给了我学习的动力,也给了我奋斗的目标,了解了以后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性质,让我受益匪浅!

工程造价专业实习报告3000字 篇3

    一、实习目的:

  这次实习我去了xx公司分公司的一个项目,xx公司作为施工单位,针对的是工民建工程,相对我的专业是比较对口的,做起来也相对比较轻松,而对于经验不足的我来说,这次实习也充满了挑战。经过这个月的实习,我的工作也慢慢的开始踏入了正轨。这个月的实习是我踏入社会的开始,既增长了知识,又丰富了生活,对我来说是就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我这次实习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将课堂知识与现实工作进行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当我走向实习岗位,真正的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把课堂的理论来结合实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有这么多的不足,原来自己学到的还都只是皮毛,真正面临问题的时候才发现造价原来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是简单的做预算。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必须要方方面面的去考虑周全。

  二、实习内容:

  先说说我在xx公司综合楼项目部的实习,这里工作是比较辛苦的,生活比较艰苦,工作也比较繁琐,但是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动手做事的机会。实习的开始自然就是熟悉图纸,我们去的时候工程已近完成了大部分,正在进行的是综合楼主体部分的建设。第一个星期我主要是在办公室里面看图集,了解建筑的主体结构钢筋,让自己会看钢筋,会算钢筋。大致熟悉图集之后,就刊本项目部的工程图纸,看不明白就对照图集,实在觉得太抽象,就上现场看实际绑扎好的钢筋,把实物与知识结合起来对照学习,这样才会更贴切的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再就是熟悉各项资料、表格、合同。还有就是学会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第一个月上班我就真切的感受到了参加工作和在学校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它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再不能像大学里那样睡觉睡到自然醒了。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多了很多约束,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让我认识到做事情是不能马马虎虎的,必须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吧事情做好,才能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

  熟悉了工作,紧接着师傅就布置了一个任务给我,我的第一个任务是计算本楼层的钢筋量,其实说是任务,但是这只不过是师傅给我布置的一个大作业,她的目的是让我通过算本楼层的钢筋量的同时,掌握本楼层梁、板、柱、剪力墙、端柱、连梁、过梁、构造柱等大小构件的钢筋量计算方法,从而巩固我之前对于图集的学习。计算步骤是挺简单的,但是数据的计算要求精准,算起来比较繁琐,必须细致,不能三心二意,稍有不慎就会算错。这就需要你很仔细的去对每一个数据,而且要及时检查核对,这样才能把事情做的精细而没有错误。当自己真正动手做事的时侯就知道,事情往往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只有做了之后才知道,不管是大事小事,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做好。

  我花了五周时间,终于把我们项目第二十四层的全部构建钢筋量算出来了,但是,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算的钢筋量虽然总量与项目部误差不大,但是各个构件之间的量差的太大了,在对量的时候,我做了表1以便于分析。看到这个结果我都要崩溃了,我是按照书上和图集上的要求认真算的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误差呢?我很费解,请教了师傅之后,师傅说,让我根据项目的广联达一一对量。在我对照过之后,我发现,比如说中间层柱的纵筋(当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在《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这本书里,算式是这样的:钢筋长度=中间层层高H-max(2H/6,500,hc)+max(3H/6,500,hc);而在广联达里,钢筋长度=中间层层高H-max(H/6,500,hc)+max(H/6,500,hc);一根纵筋有两种算法,到底谁对谁错,我又该参照谁的呢?我问师傅,师傅也答不出来。这是否又是这个行业的漏洞呢?每个构件都没有国家标准的算法,翻书一查,同一个构建算法在不同的书中就有不同的算式。到底这种不标准这个行业的漏洞呢,还是这个行业的特别之处呢?目前,我还不得而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