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调研报告(通用26篇)
三、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新时期党中央采取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等一举多得之策。要增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把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盘考虑,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养老服务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具体实施办法,健全和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在选点规划、用地审批、产权登记、运营补贴奖励、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职责;制定出台促进我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及失能、困难老人养老补贴的具体办法,使各项扶持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发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的作用,加强督促协调,确定各成员单位在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用地保障、评审申报、资金配套、规划许可、医养结合、专业服务人员教育和培训、职称评定、以及融资和运营风险评估、保险)等方面的职责和责任,发挥党委政府养老服务保底作用。
(三)完善为老服务基础设施。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列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预算,加大财政资金在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方面的投资比例;增加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政府补助资金,提升项目建设资助标准和运营资助标准。二是解决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用地难问题。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解决老旧小区建设用地难问题。对新建社区在规划层面,严格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桌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样的原则,建立以社会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行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化,完善支持政策,整合部门资源,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推行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加强养老信息建设。利用社会义工和志愿者组织,不断拓宽新的扶老助老渠道。
(五)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一是发挥敬老院的功能,在保证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前提下,支持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二是加强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充分利用农村闲置院落、校舍等场所,通过改扩建等途径,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使其成为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阵地和平台。建立完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和护理补贴制度,将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纳入到基本公共养老服务的.范畴,明确政府、社会、家庭的责任。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购买力问题。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农村老年人失能风险源头预防与事中干预服务机制。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好现有的福利救助政策。
(六)加强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是鼓励和扶持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降低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设立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专项补助基金,推动我市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志愿者服务队伍。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在校学生和广大市民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鼓励各行业以各种形式参加为老服务,壮大志愿者为老服务队伍,发挥志愿者为老服务作用。政府要建立为老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一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系统培养为老服务专业人才。同时聘请专家、教授现场教学或依托职业院校远程教育等途径,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技术达标、爱岗敬业、高中初级相匹配的养老服务队伍,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二是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建议按公益岗位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从业人员的待遇。三是提高养老机构为老服务层次。加快为老服务人才培养,提高为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民政部门要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养老机构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社会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受其监督。对一些有打骂体罚,甚至有虐待老人行为的,加大处罚力度,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确保老人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
(八)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一是建立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社区服务便民网等便捷的求助和服务信息沟通渠道,便于老人进行日常咨询和紧急求助。二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鼓励相关行业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和信息服务,加强残障老人专业化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产品,引导商业机构设立老年用品专区。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0
为全面了解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根据市政协x年工作要点,由王德民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社法委及部分政协委员参加,会同市民政局成立视察组,于20_____年10月20日23日,深入xx区、xx市、xx县、旗进行视察。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讨论、听汇报等方式对 12个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3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4%,而且每年以近万人的数量递增。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功能等措施,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呈现市、旗县市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联动,建设主体逐步多元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98家,床位7367张。其中,公办福利机构13家、床位1883张,民办福利机构20家、床位997张,农村敬老院62家、床位4292张,光荣院3家、床位 19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9张。现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9个,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17所。同时,配合内蒙古民族大学完成了市老年养护康复中心(医养结合)选址等前期工作,计划投资2.9亿元,规划占地104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床位500张。
二是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公办养老机构确保了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优抚对象等人员的集中供养服务,并向社会提供价格低廉的自费寄养服务;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压力,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
三是居家养老服务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5家,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活动休闲场所,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行,把老人、社区、企业有机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四是政策扶持不断加大。2x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民办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机构,验收合格后按照每张床位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2x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同时,《两级意见》规定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人才培养和就业上提供优惠政策措施。
五是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近两年,我市共争取自治区级资金2801万元,市本级匹配资金1210万元,发放床位运营补贴121.69万元,其中,今年就争取中央资金1290万元,专项用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个人和企业兴建养老服务机构热情较高,养老事业已经成为我市的一项新兴产业。
六是加大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力度。在养老机构整合方面,整合农村散、小、差敬老院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xx县、科左后旗都整合为3个功能完善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今年上半年有51人参加民政厅组织的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