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自查报告集锦(精选30篇)
三、优化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一是实行规委会制度,将串联审批改并联审批。改变过去项目审批分步走完规划编制、规划审批、人防、节能、地震等诸多环节的串联审批,实行了局规委会制度,在规委会上集中研究、审批,大大加快了审批流程。提供的申请资料,在符合法律要求条件下,能简则简,加快了业务文件的流转速度和办事速度。同时为提高办事效率,本着流程合理、时限精简的原则确定办理方案,要求各科室要全力配合和支持窗口工作,保证业务来文能依法办理又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完,有效地提高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投资环境。对重点工程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公共配套设施项目、大型工程项目以及投资企业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和“直通车”服务,只要资料齐备有效,符合法定要求的,在规划、报建、验收及产权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限上予以最大压缩,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全市的招商引资环境,受到了投资商的充分肯定。
四、下步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了解阳光审批,提高广大市民、企业参与审批和监督审批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我局行政行为更严谨、更规范、更阳光。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窗口人员法律法规学习,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合规、简明、高效地做好每一项审批服务。
三是围绕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审批程序再简化、申报材料再精简,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及脱离实际、显失合理的申报材料一律取消,进一步压缩时限,大力推进审批流程标准化建设。
放管服自查报告集锦 篇21
市国税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让纳税人对于来自税收的助力“更有感”。
简政放权,让纳税人更有获得感。积极转变职能,加强同地税、工商、人社等部门合作,推进“三证整合”“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工商、人社、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规范表证单书,简并涉税资料,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项目,减少税务检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为企业“松绑”减负。同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保障纳税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放管结合,让纳税人更有安全感。针对简政放权后的管理薄弱环节,加强事中事后监控,建立各级各部门分级负责、分工合作的齐抓共管机制,防止管理真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税申报、登记备案、优惠减免等涉税业务进行监控预警,做到时时有监控,事事有管理;对发现的风险疑点,建立起风险分析、应对、反馈、整改、提高一体化管理机制,由风险管理部门统筹安排,根据疑点情况交不同部门实行差异化管理,强化风险防控,加强后续管理,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优化服务,让纳税人更有满意感。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网上办税和自助办税宣传力度,积极推行非接触式服务,探索普通发票网上申领,邮政配送新模式,依托微信、短信平台等渠道发布最新税收政策、通知公告,提供查询、预约等个性化服务,着力转变纳税人传统办税习惯。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优化办税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推进“一窗一人双系统”建设,深化国地税合作、“银税互动”,推行免填单制度,缩短纳税人办税时间,让纳税人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满意。
放管服自查报告集锦 篇22
近年来,我局坚持以“依法行政、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通过清理审批事项、健全工作制度、强化中心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大力改进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务服务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全力推进服务窗口建设,努力打造“办事速度快、服务形象好、群众评价高”的高效便民满意民政形象。现将工作情况简要自查如下:
一、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和取消情况
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取消工作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根据《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行政审批项目调整和清理结果的通知》、《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下放和调整一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自去年底以来,我局启动历时半年的三次权力清单整理,现在共计行政许可5项,非行政许可0项。其中,承接市级下放行政权力1项(境内社会福利机构审批),保留原有行政许可4项(县级社会团体登记,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县级非公募基金会登记,养老机构审批),取消社会团体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共计3项,经过清理,审批事项得到有效承接和减少。
二、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逐项梳理,按照初审、审批、发证的程序实行流程再造,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精简审批环节。同时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对保留实施项目的办理条件、申报材料进行全面清理。通过压缩审批时间,以及对无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的或虽有依据但要求向同一个部门重复提交的审批申请材料,予以取消,提高了办事效率,做到了高效便民。
三、审批制度不断完善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审批制度,汇总行政审批事项名称、办理程序、办理权限、办理时限、法律依据以及负责人、联系电话等内容,方便群众查阅使用。并通过信息网站、多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公布。继续落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力争用最好的服务态度、最快的审批速度,最少的审批时间真正做到服务为民、高效便民,打造一流的群众满意窗口,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放管服自查报告集锦 篇23
5月23日上午,李总理视察了十堰市民服务中心国地税联合办税窗口,不仅充分肯定国地税工作,也对国地税“放、管、服”提出新的要求。十堰市地税局以此为契机,从优化纳税服务入手,认真对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指示,转变服务观念,进一步简化审批、优化流程、深化合作,落实总理“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少跑腿”的要求。
审批再减少,服务时限再缩短。结合税收执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营改增”相关要求,对现行办税事项重新梳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8类11项精简为4类6项,服务类事项由110项精简为92项,除4项审批核准类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外,其余办税事项全部实行当场办结、后台流转,当场办结率达到96%。
流程再优化,服务举措再加强。在推行同城通办的基础上,开展全市通办和全省通办,目前有7类136项涉税事项可以全省通办。发挥“互联网+税务”思维,推广二维码办税、电子税务局、微信等便民办税新举措,使纳税人随时随地了解所有涉税事项所需资料、流程和内容,避免办税来回跑、多头问。同时将流动办税服务车开进税法宣传活动现场,与服务大企业活动结合,不仅扩大宣传效果,也使纳税人办税更加便捷。
合作再深化,服务资源再整合。目前,十堰地税向国税大厅共派出人员51人,设置窗口48个,国税向地税派出人员58人,设置窗口36个,初步实现“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同时,国地税部门严格按照深化国地税合作工作事项的部署要求,同步宣传、联合培训、共同部署,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国地税窗口资源的整体效能,有效促进国地税办税服务深度融合,截止当前,国地税联合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联合培训纳税人3000余人次。
放管服自查报告集锦 篇24
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迎接省政府督查组“放管服”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细致的开展了自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放管服”工作开展情况
(一)简政放权,提高效能。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xx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云政发〔〕26号)要求,我局无相关业务,取消事项7项,即:
1、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
2、载运危险货物和污染危险性货物进出港口审批;
3、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人员资格认可;
4、港口内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过驳作业许可;
5、专用航标设置、撤除、位置移动和其他状况改变审批;
6、新建、改建、扩建从事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