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兼职调查报告(通用32篇)
①做兼职可以赚到一笔钱,这笔钱可以用作下个学期的生活费,这样便为家里节约了一部分开支。持这种观点的大学生占到整个调查对象总数的38%。
②做兼职可以获得许多社会经验,增长自身的见识,为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持有这种观点的占到总人数的43%。
③做兼职可以为自己赚取更多零用钱,将来可以作为请客吃饭或男女朋友之间的消费开支。持有此种想法的大学生占到了13%。
④做兼职可以赚到钱,为自己提供一种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只有6%。
(2)调查者都认为有必要做兼职,并且这一体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强。在被调查的100余名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100%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兼职锻炼,并且大四的明显比大一的回答坚决肯定。我想这与其大学生活的时间长短经历有关,年级越高,他们越能体会到就业的压迫感,越能感受到兼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大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对假期兼职有不同看法还表现在:低年级学生更有兼职愿望,高年级学生更看重调查。
(3)大学生兼职的类型比较单一,而且性别差异较大。其中的82%的男生与44%的女生做过家教。而对于促销来说,男女比例近乎相反,有38%的男生和86%的女生做过促销。另外,诸如发传单,家政,餐饮等少数职业大学生也有涉及。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应该是以下三点:
第一,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工作的能力有限,诸多用人单位不予考虑,只能从事某些职业;
第二,大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因而时间精力有限,无法从事长期的职业;
第三,一些职业与性别有关,并且一些女生出于安全考虑排斥某些职业。
(4)大部分大学生靠自己去联系兼职,也有通过亲人熟人甚至中介广告等途径方法联系兼职的。调查结果显示,54%的大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的,有20%的大学生是通过熟人关系联系打到兼职的,也有一部分同学找到中介机构寻找工作的。
(5)大学生对兼职收入预期差异不大,大多数表示30元50元左右一天即可接受。调查结果显示,家教的待遇相比其他职业要高,在发达城市甚至能达到50元左右一小时,平均也有10元30元,其余兼职相对较累而且待遇低一些。
(6)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48%的同学将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41%的同学将其作为额外的零花钱;6%的同学将其作为恋爱开支;其余5%的同学将其积累,作为长久投资(例如旅游等)。
(7)兼职过程中遇到侵权时大部分大学生还是理性的,有的选择诉诸法律,有的选择找人调解,但也存在被骗后隐忍的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作为高智力群体,他们拥有知识,当遇到侵权行为时,敢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过,也有人选择了忍气吞声,认为“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因而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调查总结及建议:
建议简而言之有以下几点:
(1)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在大学暑期或是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环境,切实的提高我们的各项能力,为我们以后就业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提升我们的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从而使我们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2)对于中介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树立起责任意识,成为企业和求职者的桥梁。而不应接中介之名骗取求职者钱财,置他人利益于不顾。
(3)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发布就业信息,尤其是网络,劳动市场等途径。总结有以下几点:
象牙塔里的空气太清纯了,宛然一个无烟无尘境界。但是,没有接触过细菌,则无以产生抗体;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将来毕业走向社会,在全新的事物面前,就会不知所措。进行一定的兼职,广泛地接触社会,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为一种现象,大学生假期打工是很好的,这说明我们真正能够理解父母赚钱的不易,这是一种责任意识的觉醒。这种责任意识的萌芽不应被压制。我认为社会应该为假期打工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方面能帮助这种责任的萌芽更好的成长,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如今,兼职已经成为大学生自身“充电”的普遍现象,通过兼职大学生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在未来的激励就业中起到积极地作用。不过我们学校及社会还有许多方面做得不够,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指导大学生兼职工作,社会也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只有我们携手一起努力,大学生们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才会后继有人。现今社会所说的大学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就会随着大学生们积极地兼职累积工作经验而最终化为泡影!
大学生校外兼职调查报告 篇11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多数大学生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主权,其消费行为对家庭、学校、企业、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容、特点,研究其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一)基本生活消费 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2、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高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3、电脑消费。好多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成本的方式购买电脑;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大学生自己拥有电脑。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沟通方式也多了起来。QQ、MSN、BOLOGE因其互动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交流经验、增长知识的新途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也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三)休闲及娱乐消费 1、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研究,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听名师讲座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
2、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相当可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等。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3、时尚信息消费。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
4、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热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数。
(四)人际交往消费 1、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宴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2、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二、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一)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发展
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质消费或生存型消费正逐步向有营养讲质量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