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习生辞职报告模板大全(精选29篇)
还没毕业之前,我便对自己有了一个很清楚的鉴定,我是一个比较内向,又不太会说话的人,但我却有一颗比较好强的好强心,我想去挑战那些我无法触碰的领域。而销售就是我面临的一个死敌,所以我便义无反顾地进入了公司开启销售之旅。刚来公司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很想家,也很想在学校的时光。这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让我十分不自在。但随着时间的逐渐延伸,我融入了公司一些。但我渐渐的发现,人的一辈子其实并不长,我们的职业生涯也在一年又一年中消逝。我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从事销售的这条路该是尽头了。我无法勉强自己去做那些我做不了的事情,这样会让我很痛苦,这和我的价值观不相符。我无法接受酒桌上的虚情假意,也无法对别人不真诚对待。而这个行业,怎么会让人时时真诚可靠呢?我会在此次离职之后确定好自己今后就业的方向,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冒险,我也想在摔倒站起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
还是很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们这段时间对我殷切的关心,虽然可能我性格个比较内向和大家沟通的比较少,关系也比较一般,但是大家对我的帮助我都放在心底,不会遗忘。我也期盼将来我们还有交汇的机会,希望再次看到大家时,你们都是依旧美丽帅气,才华横溢,我也希望到时候的我会是让人满意的、也让自己满意一个人。在此再次祝大家前程无限,繁华未来。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日期:
大学实习生辞职报告模板大全 篇10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
二、实习过程
皮擦涂了就算了,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比如说:
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子,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以前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只要用红笔划掉,在写上“作废”两字就可以了。
2.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对摘要栏很不看中,认为可写可不写,没想到这里还有名堂呢!真实不学不知道啊!
3.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双方就不能结平了。
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一丁点儿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账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都记好了,接下来就结账,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王会计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这真是应了一句话: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从制单到记账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王会计很要耐心地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账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账单,有了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路途遥远自不必说,仅仅来回的折腾也就够终生受用的了。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
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看来实习真的很重要啊!
三、心得体会(重点:这份仅供参考,因为这份心得体会较少)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