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集锦(精选32篇)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构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本事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供给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必须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我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学校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确定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仅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我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确定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学校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向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我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提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俭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我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本事是相对落后的,可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景。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明白,靠自我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进取地应对自身情景,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经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学校应构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构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可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当经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能够把勤俭节俭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构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集锦 篇16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们小组对天津市农学院,天津市城建大学,天津市宝德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50份,有效问卷45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
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600元和6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5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
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
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8%,其中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
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40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