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24(通用31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24 篇30
骄阳似火的七月,“三下乡”的钟声在我院已经敲响。为了帮助、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使我院广大同学积极投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力量。经团省委和学校的统一安排,并根据校团委和院团委有关文件精神指示,我队立足实际,切入社会热点,组织了为期九日的“_飞扬”赴_市_中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我十分荣幸地成为为该队的一员,并担任宣传组负责人。
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有了一个验证自我的机会,使我无论在能力上或是在心灵上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为顺利完成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在课程的准备和活动的开展方面,我们与学校取得较好的沟通,了解到当地学生的迫切需要,并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特色的课程和活动,以此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积极参加了各种活动,精心为学生准备了历史课,手工课,并担任文艺汇演的主持,在各项活动中不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以下一些认识:
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们对新农村的思想。经济落后,一切都免谈。社会应该给予不发达地区以更多的关注,让雨露惠及农村。我们大学生应该加倍努力,为祖国的强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动脑。实践活动还促进了我们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增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增长了才干,发现了不足,激发了热情。社会实践活动给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知识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广大同学的才干。同学们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做问卷调查,一起上街进行宣传,一起表演节目……在合作中锻炼了我们分工协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等。在这次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专业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既为地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活力,又培养了我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使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消化,让大家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社会经验。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形式,又能够很顺利的让我们做到了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达到两方面平衡的发展的理想目标。
展示了形象,发扬了学校作风,体现了专业特色。通过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学生的风采。我们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不怕苦、不怕累。
三下乡与其带给我不少的锻炼不如说带给我不少的思考的角度,这次三下乡让我真真正正的从管理者的角度在思考着问题,即使很幼稚,很懵懂,但却是让我思维的方式有了重大的转变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三下乡活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大家带着一份感动与思考起程,想想我们分别的那一幕,想想我们与_学生共同度过的那点点滴滴,想想我们志愿者们留下的足迹,想想这些天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也是这片天空下不灭的回忆,这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值得我永远珍藏。三下乡就是要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来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乡情,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并要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认识自己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去更好地为以后为人民服务作好准备,这才是我们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24 篇31
20xx年7月8日至7月14日,我们百色学院爱心助教服务队来到凌云县下甲乡念恩小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念恩小学的七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热衷于教育问题和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现将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念恩现状
(1)念恩简介。凌云县下甲乡弄怀念恩小学创建于1952年9月,学校位于下甲乡政府所在地东北面,距乡政府7公里,坐落在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屯,未通公路,从学校步行到村级公路约需30分钟,而步行到下甲乡中心街则需2个小时左右。学校服务河洲村的弄怀、卡所、弄瓦等五个纯背陇瑶自然屯,辖区人口423人,适龄儿童60人。校园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有砖混结构教学用房一栋,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有教室两间,办公室2间(其中一间兼做教师宿舍),有砖瓦结构师生生活用房2间,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学校现在有教师2人,开设四个年级两个教学班,是一个复式教学点,现有在校学生63人,其中女生37人,寄宿生4人,一年级37人(含学前班),二年级15人,三年级1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念小学现已发展成为全县同类学校人数最多,办学效益最好,教学质量最高的全县民族教育窗口学校。
(2)艰苦的条件。作为一个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教学点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1、学校师生生活用房紧缺影响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校没有围墙,群众猪马牛羊经常窜入校园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2、交通不便。念恩小学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半山腰上,道路崎岖陡峭。3、学校的设备还不完善。4、用水紧张。在山里,人们的生活用水都是靠雨水,若是在旱季,则要到几公里外的水源处挑水回来,十分不便而且不卫生。
(3)师资短缺。办学以来,先后有十几位老师在这所学校任教,但因环境艰苦,办学条件差而不能坚持。学校也因多方面原因于1991年9月至1995年8月停办。1995年9月,阮文凭到该校任教后,他以一颗火热的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残疾之躯,经过近20xx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经营,把这所已经停办了四年, 把学校办成全乡同类学校学生最多、教学质量最高、办学条件最好、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极具典型的瑶山学校。但是,全校只有两个老师,即阮文凭老师和他的妻子。阮老师腿脚不便,他是一个弱者却向的弱者张开了双臂,或许他更需要人们的帮助。
(4)念恩的孩子。这里的孩子虽家境贫寒但都十分懂事,他们活泼热情,尊师守纪,在学习上也表现突出。近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县各类知识竞赛有26人获奖。学校成立有文艺演出队,书法组,绘画组,以及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同学们都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但却存在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据了解,孩子们在念恩读完三年级后,就要到下甲乡中心小学去继续完成小学。可从山里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这样一种遭遇,那就是到中心小学后被当地的同学欺负,被人瞧不起,有些孩子被打得哭着回家,有的被剪掉裤子、烧掉头发,甚至有些孩子害怕再次被欺负而辍学回家。这些情况虽和当地的领导反映,但似乎却没有任何回应。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担忧啊。
二、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 制度性孤儿 。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也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在上他们被看作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的人。当今社会,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结合家访以及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念恩小学读书的63名学生中5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哥哥或姐姐常年爱外打工,一般往南宁、百色、田林等地,只有农忙时才回家,家里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务抚养他们。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外出打工,使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留在家里的老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值得庆幸的是,念恩的孩子在阮老师的细心关怀和精心教育下,不仅懂事而且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优秀。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些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