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调研报告(精选30篇)
(六)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七)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185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4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第三、以灵活的政策引导参保。我们应以国家的政策
法规为依据,针对地方经济、企业劳动用工的实际特点,采取灵活适用的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参保,例如对农民工数量多,经济效益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采取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新农保政策引导其参保。同时要加大改制力度,尽快让那些停产破产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及时做好重新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第四、求真务实,常抓不懈,着力做好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民营企业保险扩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方面,应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分部分批推进这项工作,从少到多,从局部逐步扩展,最终达到全覆盖的目标。如果不顾企业的实际问题全员参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增加失业、加重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民营制企业扩面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使新增企业员工和老企业新增的员工及时分批参加社会保险,争取做到不漏新企业、不漏新员工。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实现最终全覆盖的目标。
单位调研报告 篇9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文化水X的标志。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书总被人们看作是神圣的东西,而存放书的建筑更是被看作神圣的殿堂加以点缀和美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而高校的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一座图书馆犹如一部永恒的作品,刻写着学校在不同时代的风雨历程。纵览现代高校图书馆馆楼设计,可谓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概括来说,图书馆外部造型集典雅、庄重、美观于一体,内部讲求通达、方便、舒适。既要坚持馆舍布局科学、适用的原则,又要给人以建筑美的享受。
一、基地调研分析:
本次图书馆建筑设计基地位于湖北省武大校内,属于6级抗震,夏热冬冷地区,特别要注意东晒和西晒对图书馆的影响。同时,本次图书馆设计属于学院图书馆,这类图书馆一般情况下阅览室的面积比例较大,采用开架管理,除本校师生员工外,有时也对外开放。
基地东北面是一个小湖,景色宜人周围树木繁盛,绿化很好,因此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对基地周围景色的利用,使设计与环境更紧密地结合。
武大校园处于小山丘上,因此基地内有高差,对我们的设计有一定影响,但同时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做出更有特点的设计,所以高差一定要利用好。基地内树木也很多,需要在设计时有选择地保留,既是环保,又是节约绿化经费。
二、图书馆的建筑特点:
得益于对湖北大学图书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参观调研,我总结了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特点,具体如下:
1、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
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筑不仅具有内部布局灵活、功能齐全,外型应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地方特色、富有艺术性。馆周围的绿化区,馆前的喷泉、小品、荷塘,馆内外的雕塑壁饰、字画、名人名言、室内视觉舒适的色彩环境、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等营造了浓厚、高雅的文化氛围,令读者赏心悦目。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内外美的和谐统一。不能只追求局部美,而忽视了于周围环境的和谐。
一些新建馆具有标志性,成为城市或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如位于塞纳河畔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是由四幢外观如打开的书本一般的建筑组成,建筑物之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被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为20世纪末的一大奇迹。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馆前设花台、水池、雕塑和休息X台,为读者提供了户外休闲和交流的空间,也美化了周围的环境。曲阜师大馆的造型在于周围环境协调方面较为成功,馆高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馆前后的园林池水,底层古拙敦厚的石墙,体现历史的厚重,显得古朴典雅,又散发现代气息,完全融入到了校园内部小环境和历史名城曲阜的大环境之中。
2、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可扩展性
灵活性是指建筑布局、X面结构、家具和设备等都应具有灵活性特点,即内部的可变性。既能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同时考虑远期发展和改变布局的可能。传统图书馆藏、阅、借、管布局固定分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内部再次出现各部面积重分配,传统的固定式空间布局已不能适应发展变化,因此,对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提出了灵活性、可变性、扩展性的要求。现代图书馆要求以人为本,全方位开放,阅览室空间与藏书空间逐步融合,阅览室的概念已完全不同了,阅览室将是按学科专业设置,实行外借与内阅藏书一体化,这种大开间式的布局,既是藏书库房,又是阅览室,也是借书处,这样的布局使读者一目了然,更接近读物。减少了管理层次和工作人员。若欲区分阅览室内不同载体和不同的读者群,也只是用可移动的轻质隔断,因此建筑设计需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同藏阅一体化建筑,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的格局,强调开放式的概念。
随着电子文献及网络信息资源收藏比例的增加,对馆舍空间的需求也将减少,传统书库藏书面积无限扩大的趋向受到抑止,甚至可能减少,图书馆的收藏空间正在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转化。但阅的部分及其他功能的使用空间将相应增加所需面积。面积的.再次重新分配意味着仍然要求建筑设计要有最大的灵活性,可随时调整,且具备扩展性。
另外,图书馆的书架也由固定式改为可移动的层架式书架,当一个单元需改为它用时,可随时调整。
3、图书馆的多功能性与智能化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已不再只是满足学生的借阅要求,也决不仅仅是由机器组成的数字世界,还要满足学生的社会教育、文化和娱乐需求,体现出综合性的多功能性,功能决定形式,为此,还应有展览厅、演讲厅、学术活动室、小剧场、影视欣赏厅等各类文化设施,成为举办展览、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教育培训。作为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筑,除了传统的功能外,还要具备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多项功能。建筑设计时必须将这些发展趋势考虑进去,合理安排空间。法国国家图书馆在馆内设有音乐厅、会议厅、书店、银行、邮局、停车场等。作为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的上海图书馆新馆,设有30多个阅览室和20个研究单间,开架书刊达100万册,还有一个上下两层共764个座位的报告厅、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和四个学术会议厅、以及音乐欣赏室、放映室、视听室和钢琴室等,可以举行国际性的大型展示会、报告会和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