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对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精选31篇)

2024-04-07 18:23:06报告范文打印
对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精选31篇) 一、调研调研情况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xx镇成立扶贫调研领导组,组织镇干部4人,大学生村官8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全镇各村群众之中,通过问卷、座谈都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

  根据省政府光伏扶贫扩面工程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光伏扶贫扩面工程的意见》(府厅发【20xx】85号)等文件精神要求,我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组织实施我县光伏扶贫扩面工程。

  一是全面开展调查摸底。20xx年8月份以来,组织县发改、扶贫、供电、乡镇等多个单位对全县“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对照工程用地、电网接入等建设条件,选出符合建设条件的贫困村24个。

  二是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拟在选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逐步实施光伏扶贫扩面工程,按每个村的装机容量不超过100千瓦来建设,总规模为1.2兆瓦;同时对照省发改委、省扶贫移民办《关于开展光伏扶贫扩面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xx】1158号)文件要求,由县扶贫、发改、财政、供电、国土、林业、环保、农商行等部门共同编制县光伏扶贫扩面工程实施方案,现已上报省、市发改、扶贫移民办待审。

  三是积极开展项目选址。对照先期选出的`符合建设条件的贫困村,我县计划今年第一批光伏扶贫扩面工程建设村级电站3个,目前白槎村、丰产村已完成选址和光伏板的安装,里阴村已完成支架安装,预计12月底完成。

  我县在光伏扶贫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20xx年度光伏扶贫项目国家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影响贫困户受益。目前,我县20xx年度光伏扶贫项目建成并网规模19.76兆瓦,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832户,目前县供电公司只能按照0.4143元/度进行电费结算,其余国家补贴部分迟迟不能发放到位。

  二是各乡镇征地、整地投入较大,资金缺口难以解决。由于光伏电站选址都是山地,各光伏电站都租用大型挖机开挖土方、平整土地及维修便道,加上租金,合计达260多万元,投入较多的乡镇达几十万元,少的也有十多万元,现在都由村集体或村干部赊欠。

  三是光伏扶贫税收政策有待完善落实。合作社与供电公司进行电费结算时需要提供增值税发票,但由于合作社条件有限,不能自行出具票据,造成无法结算。目前,结算开票都由供电公司代办,但由于合作社较多,报账工作量大,且电量统计出来各合作社法人不能签字盖章确认,增加了结算难度;另外根据规定,各电站每月收益超过3万元的还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大大降低了光伏扶贫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的扶贫效益。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调度,确保20xx年度光伏扶贫项目持续稳定运行,确保贫困户受益;加快推进光伏扶贫扩面工程,确保在年底前第一批光伏扩面工程开工率达50%以上,明年所有24个拟建贫困村光伏电站全面完成并网发电。

对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5

  驻村第一书记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20xx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20xx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难。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二是饮水难。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仅靠烤烟产业支撑经济。新培育的核桃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生态扶贫。抓住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积极实施林果、核桃产业,打造生态新村。

对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6

  一、乡情概况

  xx乡位于金寨县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210 省道、合武铁路穿境而过,距县城梅山 68 公里。平均海拔 400 多米,年平均气温 ℃,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27亩,山场93036亩。总人口15x人,辖 8 个行政村,x个居民组。

  全乡有白纸棚、姚冲 2 个重点贫困村,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 2x人,移民人口x户,1937 人。20xx年最终确定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迁)x户,x人。其中移民搬迁x户,x人(移民人口x人)。

  二、贫困情况及致贫原因

  (一)贫困情况

  目前全乡贫困人口 2x人,贫困发生率为.89。全乡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业发展迅速,人均纯收入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xx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了贫困信息系统,贫困人口信息不仅全部录入到国务院扶贫开发系统,还录入到了金寨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双重动态管理。

  (二)致贫原因

  1、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地区特别是高寒山区群众居住分散,生产资料匮乏,生存环境恶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农林产品运不出去,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全乡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层次

  偏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发展商品经济、开拓市场的能力弱,发展经济空间小。

  3、天灾人祸导致贫困和返贫。有的贫困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赶超贫困线就不易,若遇天灾人祸,如因家庭成员突遇伤残、重病、死亡或种植业因自然灾害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等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造成更贫困或再次返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