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初中生调查报告(精选27篇)

2024-09-15 08:47:58报告范文打印
初中生调查报告(精选27篇) 我于20xx年1月至4月,对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席麻湾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深化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熤饕是务农牭奶氐恪⑾肿春头⒄骨魇疲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

  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初中生调查报告 篇23

  调查题目:调查并观察植物种子传播特殊途径

  调查目的:部分了解生物种子和它的传播途径,增长知识

  调查方法:和家人一起去乡下调查。

  调查结果:下表

  植物名称传播途径观察情况

  1、苍耳每

  当秋天它的果实成熟后,就会找机会用自己身上的小钩子牢牢钩在碰到它的人或动物身上,借机远行,掉落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一般生长在田埂,山道旁,草丛中,长得很矮小,很常见,苍耳子外形是椭圆的绿色球体,外面长满了小刺,就像刺猬一样,刺的顶端长了很小的钩子,威力非常大,只要稍稍一碰,就会沾上衣服,成熟的种子听说附着力更强。

  2、凤仙花:

  一种常见的家庭室外栽培花卉。蒴果,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属自体传播。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3、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借风力传播。

  4、谷子:

  靠鸟类传播的种子。鸟类啄食的种子可能漏下或将种子吐出或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结论:各种植物自身生存繁衍因为必须适应环境,通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其种子发展出各不相同的传播途径。

初中生调查报告 篇24

  伴随着革命开放和市场经济深进,中学生的零花钱愈来愈多,消费水平也愈来愈多,学生之间有攀比现象。很多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满足孩子的要求。中学生的开消结果∶

  一、中学生的零花钱一般很大程度都是自主开消,特别能够体现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偏向。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消结构有三个最为明显的方面∶一是购买书型这是开消最主要的部份(累计占70.2%,排第一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大于用于购买学习辅助书籍的支出;二是购买体育文娱方面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手机,和VCD/DVD影带(累计占52%,排第二位);三是购买零食/饮料(累计占48%,排第三位)。

  二、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中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中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中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讲,目前,有手机的中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三、中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继续使用下往。

  四、中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寻求新潮,并勇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文娱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中学生整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8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2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消大。不管是不是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尽大部份,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高潮,这方面的开支固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中学生消费高的一个缘由。

  3.通讯网络用度太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具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具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份同学每个月的手机用度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用度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个月的手机用度高达150元以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