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通用20篇)

2024-10-06 13:49:12报告范文打印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通用20篇) 根据市妇联安排,__区妇联对全区妇女手工编织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1、手工编织行业现状。近几年来,通过妇联系统、劳务技能培训、妇女自学等形式,全区15个乡镇、20个社区的约20xx多名妇女掌握了不同类型的手工编织技能。....

  走势 逆流而上 集群年后开工率良好

  盛泽

  集化纤长丝纺丝、长丝织造、长丝印染及长丝织物后整理加工为一体的盛泽镇,产业链完整,生产加工能力居全行业领先水平。该镇现有纺织相关企业2400余家,12万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30亿米,325万吨纺丝能力,30亿米印染后整理产能。xx年盛泽工业总产值略有下降,主因该镇多以生产仿真丝服装面料为主,产品较为单一;同时该镇的纺织产业链虽然完整,但印染与织造产能严重不匹配,使当地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抵御外界风险能力不足。今年来,盛泽企业开工率良好,经营较为正常。

  长兴

  作为全国里子布、床品用磨毛布、产业用衬布的重要生产地区,XX县248家规模以上企业(以长丝织造为主),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5.54亿元,同比增长13.24%;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17.74%;利税31.32亿元,同比增长16.77%。长丝织造行业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今年一季度,纺织企业开工率达90%以上。

  王江泾

  王江泾镇是“中国织造名镇”,建有王江泾纺织集聚区,该镇去年制定了“五水共治”的措施,对现有资源合理配置,维持了环境与工业之间的良好态势。当地长丝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较为平稳,今年由于季节性因素,呈现良好开局,预计仿真丝女装面料的红火局面会持续到5月份。

  龙湖

  龙湖镇是“中国织造名镇”,xx年全年长丝织造集群完成产值311.2亿元,同比增长8%。该镇长丝织造行业去年总体情况平稳,由于下游服装行业今年普遍运行不景气,很多中小型服装厂倒闭,减少了服装面料的需求能力。企业为了抛库存,多降价销售不计成本,使织造企业难以赢利。预计今年将持续此态势,行情较为疲软。

  平望

  平望镇是省纺织协会授予的“江苏省纺织名镇”,纺织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5%,纺丝产能150万吨,织造40余亿米,织造企业706家。由于产业较为多元化,配套产业链完整,当外界行业不好的情况下,平望仍能较好运行,已成为吴江区继盛泽之后的又一纺织重镇。

  七都

  身为“中国家纺名镇”,七都镇有纺织企业100余家,从业人数2万余人,由于该镇的.织造企业多以生产长丝色织大提花窗帘面料为主,产品极具特色,不易被追风模仿,具有极强的行业竞争性,故抵御外界能力强。当地长丝产业运行良好,目前也呈现出良好的开局之势,预计今后还将继续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

  瓶颈 产能扩张 高速前进与问题同行

  生产成本上升

  (1)劳动力资源紧张

  用工招工一直是困扰江浙乃至全国纺织企业的最大难题。江苏、浙江等地区很多企业反映招工难,造成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转,有的企业由于员工短缺只能开工50%。因纺织行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近几年来企业间经常采用抬高工资的方式争夺劳动力,用工成本一路走高。今年工人工资同比增长20%左右,王江泾、平望和龙湖等地区8小时织布工的工资已升到月4000元/人以上;加之第三产业及其它行业在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许多青年人不愿进入纺织厂,员工流动性大。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缺乏专业技能人才培育,致使专业技能人才十分匮乏,都造成纺织行业劳动力短缺。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18

  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对宣传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把枸杞产业做为我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自治区政府决定不定期举办枸杞节,并支持中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为枸杞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各地特别是枸杞主产区充分发挥枸杞产业的品牌、科技、种植、加工和市场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区枸杞面积达到44.5万亩,约占全国的30%。20xx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15亿元,其中原果收入6亿元,加工产值9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出口创汇最多年份达500多万美元。全区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其中枸杞规模加工流通企业52家,形成了以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为主体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40多种产品,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主产区中宁县已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迅速,枸杞产品产销两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取得了突破。在全区推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枸杞南移工程”,建设万亩枸杞园区 4 个,千亩园区30个,500亩以上联片种植区近百个,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产业带。

  二是在科技服务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在发展枸杞产业中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宁夏枸杞研究所和中宁等主产区建立了优质枸杞育苗基地,推广先进的繁育技术,全面淘汰了落后的传统繁育方式,以“宁杞1号”、“大的麻叶优系”等枸杞优良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同时积极推广日光烘干、热风烘干等技术,加大了硫磺薰蒸枸杞的查处力度,使枸杞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

  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维护了“中宁枸杞”品牌乃至“宁夏枸杞”的良好声誉。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统防统治力度,仅中宁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65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11.5万亩的40%,已有8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万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9.5%和26%。

  四是在品牌创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宁夏红”、“杞浓”、“早康”、“杞王”等枸杞产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宁夏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对“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品牌的保护,注册使用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对其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在关联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枸杞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装、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据初步统计,仅关联产业收入达 15 亿元。枸杞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点,从事枸杞营销的人员达10000余人。20xx年,有40多万人加入了枸杞种植和深加工领域,有近20万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使

  主产区和周边邻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六是枸杞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据我们调查,枸杞主产区亩纯收入一般都在20xx—3000元,收益很高。中宁县农民收入1/3以上来自枸杞产业,惠农、原州区、同心等发展重点县、区枸杞集中乡镇或村农民来自枸杞的收入在40-80%以上。全区有1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全区农民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

  二、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枸杞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枸杞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枸杞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新兴产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枸杞亩均投入过千元,按我区目前的枸杞种植规模,仅生产环节每年需要投入资金4-5亿元,加之加工、流通和研发等环节,枸杞产业每年需要资金(主要是周转资金)约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少量补贴和茨农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每年的资金缺口约2-3亿元。资金不足制约着产业的扩张和升级。

  二是枸杞标准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茨农的分散种植给统种统管、统防统治造成了障碍;部分茨农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制干技术落后、统防统治以及检测工作滞后、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无公害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较慢,有些产区还存在化学药物熏蒸加色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不法行为,这些现象都对“宁夏枸杞”的品牌、声誉乃至茨农的.收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枸杞产业化水平较低。由于缺乏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化优质服务,受资

  金短缺、烘干储存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广大茨农无法摆脱受制于营销商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枸杞加工龙头企业与多数基地、农户缺乏有机结合,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