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精选7篇)

2024-10-08 12:04:43报告范文打印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精选7篇) 根据县政府协助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11月上中旬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负责人组成调查组,深入薛百乡、大坝乡、苏武乡、东坝镇、泉山镇、西渠镇、大滩乡、街道办事处的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和部分居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资金问题,均。

  (二)农村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起来。

  (三)所村均信息服务站,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专职人员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绝大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带有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农民的接收和。主要有: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封闭性,主要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应用信息的性、敏感性。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现状,使农村仍然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点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较低。农民自身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农业发展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有待。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统筹,才能使各个领域地将涉农信息落地,才能信息服务产业结构、销售渠道、农户收入的。这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财政,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严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依赖,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也将会。

  (二)农村产业结构,使传统的生产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譬如xx省xx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网络,胡萝卜找销路,只好喂牛。自从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了社会就医途径。,农民也可以互联网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101远程教育网,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信息意识,组织。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干部的信息意识,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成立机构,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通力协作,密切,强的组织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资金支持。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动员社会各界,是信息化建设职能加大投入,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千方百计向上专项资金。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的,需要各级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院所、科技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有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应该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的预测,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性,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并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性,使各密切合作,集信息收集、加工、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内容的本地化,时效性、性和实用性,使信息服务惠及农民。

  (四)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农村信息化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的因素,要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能力等的培训;合适的,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信息增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 篇3

  我们对我县当前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优化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我们海岛,受制于交通运输等自然环境影响,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

  一、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特点

  一是第三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张,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来,我县围绕“渔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岛”的三大战略,改变了以往重一产轻三产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迅猛的发展。20xx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16.9%,高于总体增加值2.5个百分点。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其他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行业综合门票收入434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6.9亿元,分别增长2.7%、35.6%、53%。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全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13亿元,增长18.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较第一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不低于45%。从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看, 20xx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而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二是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从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构成看,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高,但企业普遍效益不高。至20xx年底,我县共有注册餐饮住宿企业14家,其中赢利的只有2家。这主要是由于受旅游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营利时间短,经营成本相对较高。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准入条件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由于我县是传统的渔业资源型经济,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受自然资源影响,渔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困难,渔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税收的影响

  (一)第三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总量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地方税收的贡献逐步增加。20xx—20xx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由2217万元增长到5400万元,平均增长19%。20xx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由20xx年的48.9%增长到20xx年的64.4%。预计20xx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将达到6000万元,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7%以上,成为地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