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篇)
四、取得的经验及收获
有关媒体工作者的素质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下面仅从我在电视台的实践经历,我自己最深的体会只有一点: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老话,但经久不衰。作电视媒体这一行,饿着肚子加班是家用便饭,熬夜写方案策划就是夜宵。三四月拍外景要顶着海边的大风。才几天功夫,我这副“弱柳扶风”的骨架便招架不住,叫苦连连,几乎到了形容憔悴、垂垂老矣的地步。后悔自己没有趁年轻时候锻炼锻炼。我是办公室里最年轻的,可是却是最易疲倦的。
敬业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你绞尽脑汁出来的上百个策划方案,只会被选中一个。而为了这个方案你会搞到心力交瘁。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状态,还是另寻高就吧。实践,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践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五、实践心得与体会
一个月的实践生活把我拉回了现实。感谢公司对我实践期间的关照,让我学到的远远超出了一个月的价值!在实践期间开始真正接触和了解这个行业。
当真正了解栏目包装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点力不从心,因为传媒品牌的重建是个巨大的工程,要创造高的收视率,要提高广告收益,需要对其它栏目的市场调查;需要对电视观众进行分析;以及创造适合自己频道发展的思路。在做设计的过程当中,我感受到了以前做作业时从未感受到的挫折,在遇到许问技术难点的时候不知如何解决,这让我觉得彷徨不安,此时此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太少,还好在总监以及同事的帮助下,将问题一一解决。这时我才明白团队的力量以及重要性。因此,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也收获了许多。
传媒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篇3
一、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简介:
流行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就是PopularMusic。大范围的流行的,能够让广泛的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流行音乐包括国外的、包括国内的,不再是简单的作词作曲就能完成一首歌。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者都是青年一代;多数的流行音乐的都是以青年们的情感主体为主;多数的流行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大众流行的乐器,比如吉他;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贴近大家心灵,不要求高雅的情操和精湛的技术。流行音乐作品就像他所说的只是“流行”,并不能usic。从巴赫、海顿一直到李斯特、约翰斯特劳斯,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够久胜不衰呢?那是因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能够震撼心灵、更能让人记住。多数的古典音乐的创作都是经典,没有很强的艺术天赋的人是创造不出经典的古典音乐的;多数的古典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古老的民族/西洋乐器;多数的古典音乐都是权利和品位的象征;多数的古典音乐有着高雅的艺术情操和精湛的演奏技术。古典音乐有很多作品家喻户晓,像《命运交响曲》、《梁祝》、《星星变奏曲》、《婚礼进行曲》、《蓝色多瑙河》、《爱之梦》等等。古典音乐里有着很多辉煌的创作家,像音乐巨人——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音乐神童——莫扎特,交响乐之父——海顿等。他们多数都有着平凡的一生,并不富裕,也并不渴望富裕,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对比:
在一次全国初中生音乐欣赏的调查中,统计出了以下数据:热衷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占65%,热衷于国外流行音乐的占17%;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的占8%,热衷于国外古典音乐的占10%。也就是说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占82%,而热衷于古典音乐的只占18%。
每一个人从内心都会肯定古典音乐的魅力,只是有时还认识得不很透彻,才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个“认识”不但包括对音乐的领会力,还包括教育程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是肖邦,他休闲的时候说不定也会乐意听听迈克儿的热血作品,因为当时他为能休息而兴奋不已,需要比钢琴曲更激烈的东西来表达。
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探讨:
为什么从过去的只听钢琴曲、交响乐,转变到现在兼容并包的局面呢?因为流行音乐的感情蕴涵非常浅显,能够瞬间唤起听众的感情。因此,听众不需要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环境,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主创人员创设的情景中,从而达到与演唱者一起激动、一起忧伤、一起回味悠长的境界。流行音乐的.流行就是因为它实在太大众化,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的条件,是完全的大公无私的音乐。如今的社会节奏日趋快速,大量信息的广泛传播需要及时处理,商业谈判分秒必争,学习生活如同绷紧的弦。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需要以音乐来加以调剂。这种情况下古典音乐那种深深埋藏的韵味怎么会是享受呢?
一位音乐爱好者拜访了一位友人,她家中的光碟数目绝对是瞠目结舌,但找不到任何音乐盛典、外文歌曲,哪怕是老一辈歌唱家的单集、。“您认识李古一吗?”“听说过李双江吗?”甚至,“你知道蔡琴和高胜美吗?!”摇头,自始至终。已经忘却了近似常识的音乐知识。这也是沉迷流行音乐,不听古典经典带来的后遗症。还好,像这些还未引退的老一辈歌手还有人认识,伟大巨人贝多芬一生的事迹未被遗忘。
中学是性格爱好形成的时期。目前迷恋流行音乐而不能自拔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初中、高中生,试想他们一旦迷恋流行音乐而彻底排斥古典音乐。没有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这就更是流行音乐的悲剧了。不过我承认,被追得不可思议的大多是实力超群的,像刘德华、周杰伦等,的确是优秀。但现在不但世界是在多极化发展,音乐界也在!还有这么多古典经典被抛弃,不知当人们都忘却了古典音乐的时候,音乐界是个什么样子。
不知是大家忘却了古典音乐的原因是什。是没有接触?还是觉得太差劲?当然,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是极小的,每一首古典音乐都是经典,怎么会差劲呢?所以只可能是广泛的青少年没有接触古典音乐。我曾经给我一位热爱流行音乐的同学介绍了她从未听过的肖邦的著作《幻想即兴曲》和《降E大调夜曲》,她听后的感觉非常不错,说:“有一种流水般的感觉”。的确,这两首音乐都有着非常精湛的技巧;有着非常深奥的韵味;有着不可磨灭的精神。这两首曲子并不是古典音乐中最经典的乐曲,还有像《田园交响曲》、《少女的祈祷》,甚至《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蒂丽娜》非常优美的乐曲让大家欣赏。在百度每日金曲排行榜上只有一首可以算是古典乐曲的音乐进入了前50名,排在第38,这就是《梁祝》:试问,难道能够打动人心的只有这一首乐曲么?只可惜的是大家根本没有机会去细细品味这些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的古典音乐了!
四、总结
流行音乐是艺术分支中相当辉煌的一支,它能有效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在段时间内达到瞬时享受的目的。但毕竟流行音乐的形式非常肤浅。不排除乐坛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但由于现在青少年过分沉溺其中,适得其反,使好东西成为破坏性的东西。流行音乐是成功的音乐形式,但千万不要走极端。很多古典音乐是非常经典的,业界不得不用“音乐圣经”来形容《平均律》。就像陈年老酒,年代是远了点,但那种芬芳和回味悠长令人无法拒绝。苦瓜呢?不像糖那么好吃,但那种回甜之悠长,感受之深刻,又哪是糖能够比拟的?万一听众不能把握住方向,最终,恐怕是不会流行的人,那岂不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