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毕业实习报告优秀范文(精选28篇)

2025-07-03 09:38:38报告范文打印
毕业实习报告优秀范文(精选28篇) 一、实习目的本科生毕业实习,对于每一个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务必经历的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它的指导好处不仅仅在于让我们提前认知社会生存环境、培养求职竞聘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提前去感受工作的压力、团队的精神以及学有所用....

  (2)工作过程线长职责

  信息的传达

  ——安排工作:维持生产正常运作,对生产线各工序物料,品质、效率,不定时跟进工作结果(让工作操作畅顺)达成目标,准时交货。

  ——物料方面:对生产线的物料收发、运送要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对成品,半成品要标识清楚,例如:物料名称,p/n、数量、合格、不合格等状态。

  ——记录生产数据统计日常报表,例如:出勤报告、出数统计表、工序生产效率、以及员工每天出数一览表。

  ——每日执行工作场所,包括工作台、仪器设备、工装夹具等“7s”工作。

  ——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监督生产线的纪律,例如:员工离位、上下班秩序等。

  ——关心员工(例如观察员工动向)。

  1、协助主管处理日常工作,服从主管的工作安排。

  2、统筹每日生产计划,例如:生产人力安排、申请物料、仪器设备、工装夹具以及出货安排等。

  3、尽职尽责,合理分配计划,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

  4、监督生产线的纪律,工作现场的“7s”执行情况。

  5、严格要求所有员工要按照公司运作程序进行生产。

  6、参加每天的品质/上级的有关会议,坚持每日早会传达相关信息。

  7、定时培训助理组长的管理工作和员工的操作技巧。

  8、监督生产线各工序的操作是否符合要求,达到品质标准,不合格产品要及时处理,如不能处理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9、处理生产线的突发事件。

  五、实习内容

  钢丝热处理钢丝生产中为利于拉丝过程的进行和成品获得要求的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

  钢丝热处理的目的

  (1)消除前一道冷拉工序中钢丝的加工硬化,以利于继续进行冷拉。盘条或钢丝在冷拉时,由于加工硬化,抗拉强度不断增高,脆性也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无法顺利拉拔而会拉断。此时钢丝应经过热处理使之重新获得利于冷拉的条件。

  (2)使热轧盘条具有适宜于拉拔的组织,能正常地进行拉拔。例如,过共析钢盘条热轧后存在游离渗碳体,性脆而无法正常拉拔,球化退火使渗碳体球化而适宜于拉拔。

  (3)使钢丝具有特殊的组织,冷拉后钢丝具有良好的性能。

  (4)使成品钢丝具有用户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钢丝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钢丝热处理大多数是将钢丝加热到共析温度以上使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冷却而获得各种不同的组织和性能。有些热处理(如再结晶退火或球化退火)则只将钢丝加热至共析温度附近或以下的温度。

  钢在缓慢加热和冷却时,其中“相为碳在体心立方晶格的铁中的固溶体,通称为奥氏体。碳素钢的奥氏体在共析温度以下时不稳定,会分解成珠光体与铁素体或珠光体与渗碳体。珠光体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组织,其碳含量约为0.765%。对热处理有意义的临界温度是a1和a3。缓慢加热时温度刚超过a—,即开始转变为奥氏体,超过a1即完成这一转变;缓慢冷却时温度刚低于a3奥氏体即开始分解,低于a1时奥氏体即完全分解。

  快速冷却时奥氏体处于过冷状态。过冷奥氏体转变的温度不同,其转变机理、转变动力学、转变产物及其性能也均不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简称c曲线或ttt曲线),就是表示将奥氏体急速冷却到临界点以下各不同温度的保温过程中,过冷奥氏体的转变量与转变时间的关系曲线。亚共析钢及过共析钢的c曲线的基本特点与共析钢相同,不同的是共析成分的钢奥氏体的稳定性;随着亚共析钢碳含量的减少和共析钢碳含量的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即c曲线逐渐左移。合金元素对c曲线也有影响,除钴和铝(大于2.5%)以外,所有合金元素都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即使c曲线右移。

  钢丝热处理的种类:

  (1)索氏体化处理。

  (2)退火。退火一般指以较慢速度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其目的主要为均匀盘条的组织,消除加工硬化和脆性,软化钢丝成品,改变材料的韧性、延展性、抗拉强度、屈服点、延伸率及其他物理性能,形成特定的显微组织。退火可分为如下几种。

  完全退火:加热至临界点以上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

  再结晶退火(中间退火):通常用于消除冷拉钢丝的加工硬化,其实质是将钢丝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而低于临界点,然后冷却下来。

  球化退火:过共析钢(碳素工具钢,轴承钢及部分合金工具钢)热轧盘条,组织中都会出现片状珠光体,甚至网状渗碳体,它的硬度较高不利于冷拉和用户的机械加工。球化退火可使碳化物形成球状或粒状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因而有利于加工。球化退火可按照材料和要求球化等级的不同采用下述3种方法之一:加热至上临界点以上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至4,温度,保温足够长时间使形成要求的球化组织;加热至上临界点以上温度,快速冷却至高于a。以上30℃左右的温度,以5℃/h的速度冷却至下临界点以下温度(约650℃);加热至下临界点或略低的温度,保温足够时间使形成要求的球化组织(通常为8~12h)。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