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格市场调研报告(通用35篇)
尽管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连锁超市普遍经营了生鲜食品,给城市居民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社区菜市场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适应居民消费习惯,适应当前部分菜农自产自销的销售方式,其经营灵活、管理成本较低、购买方便、服务周到的经营模式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满足城市居民消费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为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4050”人员、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群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为加强对我县农贸市场发展的宏观指导,进一步促进农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针对加强摊位费收费管理,特提出如下几点应对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着力加大农贸市场管理的力度。要坚持把农贸市场管理作为民生工程和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来抓,充分认识到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是关系市民生活,农贸市场是公共消费服务平台、市民的“菜篮子”,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消费安全;二是关系城市形象,农贸市场是城市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体现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是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三是关系三农问题,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贸市场作为一个微利行业,投资大,收益低,回收期长,市场机制在这里面的作用不会很大,迫切需要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大力扶持。
(二)合理确定摊位租赁收费水平。摊位租赁费标准可由市场开办者根据市场建设或承包费用、设备折旧、人员工资及保险、物业管理费、公摊水电费等有关费用及上缴税金和合理利润等确定。要严格实行市场收费明码标价。农贸市场开办者应按规定,将向场内经营户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在经营场所或缴费地点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内容包括:服务内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行业监督电话、价格举报电话等。未经公示的项目、标准,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有权拒绝缴纳。要合理控制市场收费的调整频率及幅度。市场开办者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合理控制农贸市场摊位费的调整频率及幅度,保持收费水平相对稳定。原则上,收费调整幅度应不超过成本费用变动幅度,并且在合同期内市场开办者不得单方调整收费标准。市场开办者调整收费标准,应提前2个月向场内经营户告知调价理由及调价标准,一般情况下收费标准一年内调整不得超过一次。
(三)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切实减轻市场税费负担,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全县农贸市场收费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除国家有关部门按规定批准的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建议在城区市场实行“一站式收费”管理办法,即市场管理部门可作为各项规费的代收机构,采取“一个窗口”、定额收缴的办法进行结算。
(四)进一步加强摊位费收费管理。一是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监管职能。县政府要制订有关政策,出台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办法,如《全县城区农贸市场收费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惩治措施等。明确各单位协助市场服务中心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收费管理,推进农贸市场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摊位租赁合同管理。农贸市场固定摊位实行租赁合同管理。农贸市场开办者应与场内经营户签订书面摊位租赁合同,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中应明确摊位费标准、摊位面积、租赁期限、相关费用缴纳方式等内容。三是规范和降低收费水平。农贸市场开办者应正确认识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主动规范农贸市场摊位费,进行收费时,必须开具财税部门认定的合法票据。同时,及时掌握摊位租赁动态,防止转租摊位或炒作摊位造成摊位费上涨等问题,维护公平公正的交易环节。四是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要加强对农贸市场收费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清理规范农贸市场违规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要切实加强对本区域主要农贸市场摊位费情况的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收费项目,查处违规收费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降低市场环节流通成本,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五)“疏堵”结合,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长效管理。针对专门占道的临时市场,在不影响环境、交通的前提下,增加设置临时疏导点,引导经营者买卖有序。对顽固占道经营者,要遏止这一无序现象的发生,只有坚持长效管理,加强整治力度,才能有效建设好市场。
(六)加大财政投入和管理,注重菜市场的公共服务功能。菜市场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应考虑实际,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益性菜市场。要提高对标准化菜市场硬件建设和菜市场经营者的管理,改变过去以收费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体的市场管理模式。市场服务中心要根据各市场的特点,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对市场内归行化市、设施维护、经营秩序、划线定位等进行内部的规划管理,确保市场经营环境安全卫生、井然有序。
(七)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市场活动。要重点解决市场“脏乱差”和“假冒伪劣”问题,整治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健全市场管理制度,提高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加强对市场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要加强对广大市场经营户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经营户自律组织,大力倡导守法经营、文明经商、公平竞争、照章纳税的行业风气,使其自觉遵守市场规则,为市场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菜价格市场调研报告 篇4
衣架产业是荔浦县的支柱产业,20xx年,全县有各类衣架企业132家,年产衣架20亿只,出口额72.9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值的36.29%,上缴税收8685.72万元,占全县税收的28.95%,提供就业岗位1.85万个,占全县工业就业岗位的48.24%。衣架产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对荔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衣架产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深刻变化,荔浦衣架产业由原来的顺风顺水,演变为举步维艰,到了坚守还是放弃的十字路口。本文通过对当前遇到问题的考察分析,为衣架企业发展提供诊断;提出衣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荔浦衣架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荔浦衣架产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原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
荔浦衣架产业的主打产品是各种木制衣架,它们都以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的大径原木为原料。但是,荔浦并没有这些资源,主要向周边地区采购。由于需求巨大,不但导致本县及周边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遭到过量砍伐,而且导致原木价格飞涨。另一方面,在东欧国家的原材料、品质、及时交货、和自动化生产的优势面前,荔浦衣架产业将失去国际竞争力。
(二)劳动力短缺和劳动用工费用快速增长让木衣架产业备受力
衣架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20xx年,各衣架厂开始出现用工短缺,尤其是熟练工短缺,此后招工难一直困扰所有衣架厂,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三)人力资源管理和经营管理相对落后,缺乏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
家族式企业中家庭成员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子女继承家族企业,这样难免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仅凭经验办事,对现代经济管理知识了解不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决策盲目,管理混乱,权力滥用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衰败。
(四)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出口许可标准加剧了衣架企业的经营困难
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出口许可标准迫使荔浦衣架企业增加相关投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环保设施,提高劳动者权益保护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落实这些要求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增加成本投入,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剧了衣架企业的经营困难
(五)融资难和资金不足制约木衣架企业发展
荔浦衣架企业创业模式使得企业普遍自有资金不足,负债率高,流动资金严重依赖银行贷款。银行为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严格控制信用贷款,强化对贷款企业的还贷能力审核和贷款的抵押质押,造成企业贷款难、贷款成本高、银行放贷难并存。而民间借贷期限短、利率高、条件苛刻,一旦不能还本付息就会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