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5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通用32篇)

2025-03-22 13:17:11报告范文打印
2025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通用32篇) 目的与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山自然地理概况: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主体东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拼合带———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xx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xx省xx市x境内山,

  第二章:岩石

  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xx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地质构造带。

  山隶属于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xx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2025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11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目的

  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本次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二、实习时间

  本课程讲授及考试结束后第十五周(12月7日-12月11日)进行野外集中实习,时间一周。

  三、本次实习任务

  1.认识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学会区别三大类岩石;

  2.认识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和依据;

  3.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构造,学会判识方法;

  4.认识实习区的各种内外动力地质现象;

  5.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书。

  四、实习基本要求

  1.实习期间严格听从实习队长的要求和安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几天野外实习中结合所学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需上交)。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五、人员组成

  交通工程系07级交通工程专业88人.

  六、实习地区简介

  本次实习地点为xx省地区。

  xx市中西部,位于、之间(见图---1)。市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长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6乡6镇1个工业园区。

  xx市的地形为东高西低,向东开口的盆地。该市区位于盆地中北部,海拔约380米,盆地北侧为山脉。至东向西由、等山岭组成。海拔1584米,海拔1512米。群峰秃立,山势险峻,相对高差大于1000米,属高中山地形;盆地南侧为箕山、伏牛山。箕山海拔1064米,蜿蜒起伏于颍河之南,属中山地形。伏牛山海拔627米,呈东西横亘于箕山之北,属低山地形;盆地内部为丘陵和平原。

  为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箕山为颍河与汝河的分水岭。

  本区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最高40℃,最低-8℃,年降水量为614-765毫米。年蒸发量平均为1259毫米。十一月中旬降雪,次年二月融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