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文明单位自查报告范文(通用34篇)

2024-09-08 03:08:39报告范文打印
2024文明单位自查报告范文(通用34篇) 文心宾馆20xx年度在县直机关工委和县文明委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共__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落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措施,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内....

  13、依托“双优”工程,实现骨干教师价值体现。

  所谓“双优”指优质课堂和优质讲坛。骨干教师展示课和骨干教师小讲坛作为惯例成为学校教师的一份教学大餐,在尽情享受的同时,老师们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在不断的模仿和学习,也在有意无意的做着各种改变。在听课记录中,我们都专设一栏为“我看到的提效策略”,这样做法为的就是对教研主题的一种突出。

  14、以“两课堂”为研究载体,以教学反思为研究形式,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学校采取了预约课堂和接力课堂两种听课途径,研究的重点不仅放在课堂本身,同时我们关注课堂之后的反思。我校参加“耕耘杯”比赛,有2位教师获区一等奖、3位教师获区二等奖,还有1位教师代表我区参加了市级比赛并获二等奖。

  15、通过三级教研平台,吸引每位教师深入到教学研究当中,促进每位教师的成长。

  常规性教研、提高性教研、主题性教研是我校多年以来常抓不懈的教研形式。学校结合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主题,落实好教研的时效性,通过着这样朴实、扎实、平时的教研,确保了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学校举行了教师专业专业化发展促进月活动,活动中分别展示了干部开放课、名师特色课、新秀高效课、全员提效课,呈现出课课有精彩、节节有收获、研究成果尽展示、教学风采比高低的良好教研氛围,台湛的教研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16、落实同伴互助制度,让教师不再于一室单干。

  我校所着力打造的教师教育文化其实是一种集体凝聚的文化,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集体的共同合作,合作过程中的帮助、研讨、促进让每个参与者感受到在一个集体中的快乐和温暖。所以,新学期,我们“让教师不再于一室单干”。我们的同伴互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师徒结对共成长、群体研究同锻炼、名师工作室齐带动。

  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家校协同努力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17、三位一体,共创文明。

  我校家长学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坚持学校为主、教学为主、教师为主的“三为主”原则,开展“科学家教进万家”活动,举办第三届校家庭文化节,评选十名优秀家长。形成“三二一”的家长学校工作体系:搭建三个平台——家庭读书交流平台;家校社区联动教育平台;亲子交流平台。实施“二型”培训策略——“专业型”班主任培训;“成长型”家长培训。打造一支队伍——“台湛家长教育志愿者团队”。

  18、建立家庭读书交流平台——让书香伴孩子成长。

  通过“家庭藏书推介”、“家庭图书漂流”、“家庭读书展风采”等系列的家庭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亲子阅读和谐氛围。

  19、建立亲子交流平台——让家充满浓浓的爱。

  举行“幸福时刻”家庭摄影作品展、开展“亲子贺卡”祝福活动。营造出浓厚的亲子氛围,使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20、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家长培训。

  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广泛征集家庭育儿经验,并积极向各专刊推荐。

  六、抓安全,保稳定,为文明单位提供保证

  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是学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又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关系教学秩序稳定的一件大事。我们努力建设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地组织拉网式排查,消除隐患,不留死角;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紧急预案和处置措施;校长与各部门负责人、各位教师层层签定了安全责任状;加强干部教师校内护导和放学护导、送队;实行了门卫登记制度;严格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尤其是在手足口病和水痘疫情严重期间,学校更是根据教体局的要求,加强了检查制度。由于我们思想重视,教育到位,措施得力,学校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事故或治安案件,确保了师生人身安全和教育秩序稳定。

  文明创建,创建文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我校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愿在台湛这块教育沃土上,文明之花愈开愈大,愈开愈艳,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一面旗帜!

2024文明单位自查报告范文 篇24

  市文明办:

  通辽市救助管理站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通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将文明创建贯穿于我站各项工作之中。两年多来,干部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职工作风进一步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得顺利开展,现将我站自获得市级文明单位以来的工作情况自查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辽市救助管理站(其前身“通辽市公安民政收容遣送站”,20xx年8月1日,按国务院381号令更为现称),始建于一九六一年,“*”期间被取缔,一九七九年恢复建站,站址位于科尔沁大街东段,东顺路92号,曾于一九九九年迁至原社会福利院院址。20xx年迁回市东顺路92号新落成的综合大楼内,同时成立“通辽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新站址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共6层。20xx年初再次迁址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通郑公路三公里路北500米处即流浪未成年保护中心综合楼内,建筑面积共计4320平方米。

  我站是全国对口中转接收站之一,隶属于通辽市民政局的正科级二级单位,四个领导职数,2正2副,下设办公室、未保中心、业务部三个部门。实有编制34人,在职职工32人。主要负责工作范围为自治区东四盟市以及本通辽市区,主要承担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其他临时生活无着的求助人员的救助管理、教育和安置;接收护送自治区流出和外省流入的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的庇救保护;便民寻人服务与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灾民的紧急避险接待的职能。

  20xx年改制以来,我站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宗旨,坚持国家、社会组织及个人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能作用,依法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社会救助、扶危济困、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打击犯罪的工作力度;发扬不怕苦累、不怕脏臭、不怕危险、艰苦创业、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开拓精神;以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弱势群体的心坎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群策群力,保障救助畅通

  近年来,我站积极与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联系,突出救助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建立了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活动,协调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建立街面救助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对流浪乞讨病人确定了“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由我站具体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从改制后,通辽市救助管理站一直坚持派出流动救助车和流动救助小分队,上街主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宣传资料、食品、衣物等,得到受助对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同时又在大型商圈、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等交通要道设置救助引导牌,让无家可归的人能够尽早找到回家的路。今年又在申请购买电动救助车以便流动救助。并与交通部门积极配合,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受助人员办理车票、进站乘车及接送受助人员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做为定点医院和全市流浪痴呆傻及身份不清人员的临时安置点,通辽市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流浪病人“先救治、再救助”,确保受助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近几年来,通辽市城区基本实现了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

  三、完善设施提供贴心服务

  通辽市救助管理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救助服务日益规范化。从领导职责到各股室职责;从受助人员入站到离站程序;从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到文明用语;从学习制度到承诺制度都做了明确规范,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体现了以制度管人和人性化的救助管理。

  站内合理功能布局,设置了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活动室、图书室、康复室、居室和活动场所,添置了热水器、电化教学设备等设施。站内专门设立了接待室和观察室,24小时有专职人员负责接待,截止20xx年9月,在公共活动区域、特殊服务管理等区域全部安装了监控设备、消防设备、安检设备,确保求助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