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通用34篇)
一节电池可以污染数十万立方米的水.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电池中分环保电池和非环保电池,环保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极低,但在非环保电池中仍然含有铅、镍、锂、镉等重金属物质.废电池污染不像垃圾、空气和水污染那样可以凭感官感觉得到,因此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最后危害到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在社会实践的这8天里,我们每位队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收集周围区域的废旧电池,同时也号召周围的同学一起参与到废电池的回收当中。在这些天,我们团队不仅去多个地方向广大人民宣传了废电池的危害,呼吁他们加入到我们的环保队伍当中,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的收集人们手中他们无法处置的废电池。刚开始还青涩的我们也在这几天慢慢的变得老练了起来,当然在遇到许多路人的拒绝后,也由开始的热情高涨变得气馁。临近这次的实践结束,我们也收集到了为数不少的废电池。许多人或许会疑问,我们解决不了的废电池到了你们手里就可以解决它的危害了吗?我们当然也不行,不过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在之前有所准备的。我们事先在宁波找到了政府部门设立的废电池回收站,这次实践结束后,我们自豪的把收集过来的废电池放入回收箱当中,身为一个地球人,我们也为保护地球环境尽我们的一点绵薄之力。这些天来烈日的“煎烤”,台风的“鞭打”也变得那么的不值一提了。尽管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我们为社会服务的心却愈发的热了起来。于是,整个团队便达成了一个协议:每位队员回家后仍用家里的鞋盒,将其放置于小区显眼处收集废电池,继续发散我们身上尽管微弱但是温暖的光芒。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
——“别再让废电池流浪”
2024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篇17
一、调查报告内容要求
(一)主题要求新颖深刻,就社会的热点问题或社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阐述自己的独到观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体现大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二)调查报告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事件或某种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并加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反映了社会许多新动态和新问题或新情况,是调查研究的成果。与实践感想与经历有本质上的不同,请各位同学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三)调查方向及范围:我校鼓励学生开展立足专业,富有特色的社会调查品牌。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和选择新颖独特角度思考。以实事热点或现实问题为载体,展开实践调查。
二、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一)字数要求:个人单独完成的一般不少于3000字,合作完成的一般不少于6000字。合作完成人数不得多于6人。(包括6人)
(二)结构。调查报告由标题、作者、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形式上要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和研究,调查结论等组成。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字通顺。(具体格式参见附件)
三、收发要求
学生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二周内,将调查报告的电子稿交给各团总支,调查报告由各班统一收齐,于20xx年9月20日前以班级为单位,将电子稿打包发送至于信箱。
压缩包中需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总名单
(2)未交者名单
(3)全体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文件名一律为“学号+姓名”的格式)
四、评比要求
(一)评比主体为校团委
报告将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等级。校团委成立评审小组,并评选出“优秀调查报告”颁发证书和奖金
(二)评比标准
1、社会调查报告考核成绩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
2、社会调查报告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情况如下:
(1)在社会调查过程中,严重违反纪律感,给学校造成恶劣影响的;
(2)调查报告所依据的材料和数据是杜撰、不真实的;
(3)调查报告系剽窃,抄袭别人成果的;
(4)字数不足3000的;
(5)以感想、实习总结代替报告的;
不合格者可以在第三学期寒假或第四学期暑假重修,第二次考核仍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五、奖励机制
(一)在年度实践活动表彰大会上,向获奖的调查报告作者颁发证书与奖金。
(二)选取优秀的调查报告编辑成集。
2024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篇18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时间和读书方式,通过对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初步收集一些数据,让我们得以大致了解到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以及影响他们阅读的一些制约因素,发现存在于大学生中间书籍阅读的问题,了解认识大学生对于读书问题的困惑所在。
二、调研对象及方式:
调研对象: 西北师大全体学生。
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走访宿舍。
三、调研内容。
(一)调研概述。
1、问卷调查。
为使本次调研活动的调研对象更为广泛,调研结果更为真实,本小组制作并发放了“关于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问卷”。本次调研共分发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0份,问卷有效率88%。
小组各成员通过走访各学院,对各学院做了初步的了解。随后,小组各个成员随机抽取部分男女宿舍进行走访调研,就大学生自身的课外书籍阅读情况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较充分的了解了同学们的各种读书情况,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2、个人访谈。
为深入的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使调研结果更深刻、真实,本小组各个成员随机对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个人访谈。就“大学生自身的阅读情况”这个话题采访了多名同学,听取了同学们的看法。
(二)深入调研。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同学们对书籍阅读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个人的读书计划也不尽相同。在此,我们对调查内容(部分代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问题1: 您平均每星期用多少时间读书?
A、1小时以下。
B、1——3小时。
C、4——6小时。
D、7小时以上。
2、影响读书时间的原因:
(1)学习压力大。
(2)缺乏兴趣。
(3)缺乏坚持毅力。
3、基本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知,大学生目前在阅读上的投入时间并不是很多,甚至有不读课外书或把专业书当书籍读的情况。如果顺其自然发展,将来也很难更多投入。这是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信号。
4、观点阐述。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课程学时数量少了,学生自主时间多了,调查结果却反映学生用于课外读书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其原因有学生自身和教学管理两方面原因。
5、对策建议。
(1)大学生应敦促自身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坚持看书的习惯。每天至少抽出40-6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例如,养成在早餐或午餐时阅读的习惯(甚至一个人吃晚餐时。)如果读者每次坐在马桶上时读书,在睡觉之前读书,那么就拥有每天四次、每次10分钟或每次15分钟的阅读时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每日读书习惯。
(2) 找那些能够吸引自己并让自己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能让读者充满阅读欲望--这就是阅读的目标。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读者就能转移到更艰深的内容上。
(3)把要读的好书列出清单。读者可以记在日记中,或口袋中的记事本上,为自己的读书安排作出合理计划。
○注:问题2与问题3合并
问题2:您一般在什么地方读书?
A、图书馆
B、书店
C、教室、工作单位
D、宿舍
E、其他
问题3:您觉得周围供您阅读书籍的场所充足吗?
A、充足
B、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