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专项资金自查报告(通用35篇)
经自检自查,各项目镇(街道)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批复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建设,没有出现擅自扩大或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况发生,严格控制资金建设规模和成本,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2)项目成本节约情况
经自检自查,各项目镇(街道)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没有出现成本超支现象。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1)项目的实施进度
xx区20xx年度实施的3个产业扶贫项目,按照项目批复建设期限为20xx年7月至20xx年7月,通过自检自查,全区20xx年度产业扶贫项目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90%,预计20xx年7月初完成审计和区级初验工作。
(2)项目完成质量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批复建设方案和各相关行业标准执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县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资金管理、工作纪律等进行督查检查,保证了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20xx年我区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式扶贫的作用,项目区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达到脱贫致富目标,效益初步展现。
(1)经济效益
一是项目区贫困群众增收明显,通过项目实施,涉及农户人均可增收xx00元以上。据初步统计,20xx年xx区产业扶贫项目可以吸纳近千人就近就地就业。
(2)社会效益
一是项目区贫困群众科学种植、养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引进公司、协会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并进行系列的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广大种植、养殖户的种、养殖水平有效提高,有效推动当地产业快速发展,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明显加强;二是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和理念得到推广和应用;三是为项目镇(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为广大种植、养殖户、科技示范户、村社干部及周边地(区)提供参观、学习、培训的场所。
(3)生态效益
通过应用标准化、无公害栽培等关键技术,农家肥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科学施肥管理,减轻了施用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且通过项目的实施,既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又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
(4)扶贫效益
项目的实施产生显著的扶贫效益:一是产业扶贫建立脱贫捆绑机制,抑制返贫发生;二是提升扶贫对象能力,注重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转移就业;三是有效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四是项目区内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通过开展自评,各项目实施单位的评分为:xx区茨营镇锦华专业合作社xx46亩中草药种植项目自评分为99.5分;xx区珠街街道联合村委会500亩魔芋种植产业项目自评分为99.5分;xx区三宝镇张家营村委会1000亩新植桑园项目自评分为99.5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xx区严格项目管理,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廉政承诺书,严格执行相关公示公告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对扶贫资金设置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没有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各项目均严格按照批复方案建设。为此,根据《云南省20xx年度产业扶贫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文件中对相关指标评价公式计算,xx区自评得分99.5分,自我评价为优(项目单位评分表附后)。
六、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
通过开展绩效评价结果表明,xx区20xx年度实施的3个产业扶贫项目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项目的实施符合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和消费市场的现实需求。且项目区具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和适宜的种植、养殖环境和条件,在预期内可以实施好项目建设,并实现预期扶贫效益。产业扶贫项目运行机制新、扶持模式清晰、与贫困群众均建立了有效的利益连结机制。由此表明,产业扶贫项目是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最终实现脱贫目标的最有力手段,建议上级加大产业扶贫项目的扶持力度和扶持面,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七、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各项目镇(街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好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实,同时相关技术部门派出专门技术人员定点到人、到地块具体负责做好技术指导。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各项目镇(街道)还通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措施,确保项目建设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效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提升扶贫开发成果。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结合会泽产业扶贫的实际,创新发展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产业运作模式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建成专门种植、养殖基地,提供专门技术指导,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广泛发展种植、养殖业增收致富,积极培育和发展贫困村支柱产业。
(三)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公示、公告制,增加项目建设透明度。
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和扶贫资金使用公示、公告制度,在项目建设中,对项目建设规模、范围、内容、补助标准、补助对象及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增加项目建设透明度。
(四)强化督促检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定期或不定期对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资金到位和拨付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五)将产业扶贫与整村推进、小额信贷、科技扶贫等扶贫项目相结合。
一是有针对性地把扶贫重点村的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扶持发展各村的优势和特色产业;
二是把扶贫到户贷款贴息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重点支持贫困农户和种、养殖大户,培育和发展当地的主导产业;
三是把科技扶贫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每年定期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加强对扶贫重点乡、村的干部和群众的培训,并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品种,切实提高群众的农业生产技能。
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但由于受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的限制,项目用于基础设施的扶持资金比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效益。
二是我区属于非片区县产业扶持资金太少,扶持面较窄,受益群众少;
三是由于项目工作经费缺乏,对项目的实施和后续管理有一定影响;
四是部分种植、养殖户技术水平偏低;
五是部分项目由于批复时间和项目实施时间不能统一,导致项目跨年度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导致当年项目难以在年末完成,且由于近年来审计部门业务繁多,不能及时按要求开展项目审计,对部分项目的组织验收和后续回补报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三)建议
一是加大非片区县在产业扶贫项目上的扶持力度,让更多贫困户受益,实现增收脱贫致富;二是加大产业扶贫项目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比例。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成为制约各项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建议上级对产业扶贫补助政策和财政扶贫资金扶持环节给予适度调整,或进一步调高对基础设施的补助比例,或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2024年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篇22
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开展中央水利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的布置,我局组织开展了20xx-20xx年度中央水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自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央水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及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11月下旬,我局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水利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办规计函[20xx]1054号)及省厅相关文件要求,迅速贯彻落实,布置自查工作。由局长亲自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局办公室(财务)、规划与建设管理科等科室组成自查工作组,对我县20xx年以来中央资金补助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自查自纠。从自查情况来看,各中央资金补助项目,立项批复文件齐全,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并严格执行了专户、专账、专人管理,使用合理规范,资金拨付严格按合同规定执行,符合各专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二、自查结果
1.中央资金下达情况。
20xx-20xx年期间,共计下达xx县中央财政补助项目37批次,补助资金总额4835万元,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水电站更新改造、应急度汛、防汛补助等项目,有力的支持了我县水利建设,对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