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医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23篇)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学生,说起这句话来我满是惭愧。
在大学校园里流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光阴似箭。医学知识,点燃了我救死扶伤的信念,大学校园,却也激发了我的惰性。畅游着浩渺的医学知识,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医生职业的神圣,然而纯理论知识让我感觉疾病离我还很遥远,学习成了一种任务。“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疾病,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的庄重誓言变得空洞而又模糊。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对我们学生而言,实践就是从学校到社会,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工作人的角色转变。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对于我这个只有一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我知道穿上白大褂,自己就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了,而是一个以治病救人,减轻病人病痛为己任的医生。当我穿着白大褂,看到病人一个个因痛苦而憔悴不堪的眼神,第一次感到医生这个职业是这么的神圣。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好好学习医学知识,做一个好医生。
在医院的一个星期里,每天都和门诊医生一起上下班。每天耳濡目染医生怎么与病人沟通,怎么收集病情资料,怎么治疗。虽然现在缺乏一些专业的知识,但是跟着医生还是能学到不少他们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这对我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更好的履行医生的职责毋庸置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早上收治一病人,问了她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起病、按压哪里有疼痛、大小便是否正常、既往病史,再结合一下b超报告,短短几分钟就确诊为急性阑尾炎,中午进行了手术。
另外每天都有病人出院与入院,出院的病人要给“出院记录”“诊断证明”,需整理病历;入院的病人得有“入院评估”,要查看病人,询问病因、病史及现状,要分析病情、给出最佳治疗方案。此外,手术后的病人伤口要进行换药,不时还有急诊病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五心”:即耐心、爱心、信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对病情要耐心分析,对病人解释工作要耐心细致,让病人多些安心,少些顾虑;对待病人要富有爱心,能够站在病人的角度为他们考虑,特别是在病人入院和手术之前,要多关爱病人,多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其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对疾病的治愈要抱有信心,不管再疑难的杂症,只要病人或其家属不放弃,医生就应该不抛弃,要相信自己,要赋予他活下去乃至康复的机会;对待日常工作或是手术要有责任心,医嘱要开得适合准确,手术要做的精准完善;对待自己更要有进取心,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也要不断的学习,要拥有广博的医学知识更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
对待病人,也许一句简单的安慰语、一次问候、一个细小的动作就会让其流露出久违的笑容。病魔已经把他们折磨的痛苦不堪、疲惫不堪,作为医护人员只有学会理解、同情病人。心中装有病人,才能不断鞭策自己提高技能,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配的上“白衣天使”之尊称。
2024年最新医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4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名医学生,医院是其最好的锻炼场所,的确,只有在医院里真实的与病人面对面,才能更好的巩固和拓展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真切的体会到医生的价值。怎样学会做一名医生,怎样做一名好的医生,留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如此……
感悟
此次医院见习是我第一次暑假在外实践活动,见习地点为我们镇的县二医院,我所见习的科室为该院住院部的内科科室,其间偶尔也会去外科看一些小的外科缝合。初入内科办公室,我对医院的一些模式还很陌生,一切都很新鲜,穿上工作服,坐在老师的办公桌旁,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一名涉世未深的小医生,说到涉世未深,的确,因为还是大二,所学的都是基础课程,凡是与临床有直接联系的专业课程一门都没学,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和我的科室老师一起“看”病人,这里的“看”,包括和老师一起查病房,对于每一个病人,老师都会给我简单的讲一讲病因及表现,以及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谈到这些,我不得不说一些关于基础课程的学习,由于平时基础课程的学习大家都不是很重视,一到临床,我才发现原来很多的基础课程都非常的重要,因为临床上很多的病理过程都是以基础课程的知识为理论依据的,也有很多的技能都必须熟练的掌握那些基础知识,所以我想奉劝自己和大家一句,大一大二的那些基础课程并非大家所想的与临床联系不大,它们是支撑临床的基石甚至脊梁!
在见习的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里,按照医院的作息时间,上午从7:30-11:30,下午从2:30-6:00,每天的生活都安排的很有条理,,从刚进医院时对医院环境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一知半解,再到现在的轻车熟路,每一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会接触新的东西。在医院里,我学会了测血糖,测血压,我见到了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程度的肝病,还有类风湿病,我目睹了许多癌症患者同病魔的顽强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在我见习的一个月里,医院里大概有四位肺癌患者在住院,还有几例其他的癌症患者,他们当中有许多的人都在延续和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当然,医院里也少不了许多生命的凋亡的事情,也许,死亡是对病魔的一种摆脱,但是,生命的可贵值得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去感悟和体会,维护大众的健康,更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当为之去奋斗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在医院的见习期间,我还初步熟悉了一下呼吸音和心音的听诊,X光影像的识别诊断,近距离的接触了内科局部用药的操作技能和胸腔穿刺的基本方法,并且对于医院病历的书写也有一定的接触。如果有空,也会去外科看看一些外伤的基本处理方法和伤口缝合技术等等。总之,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首先不谈掌握了多少医学知识和技能,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这些宝贵的经历都会给我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许多的兴趣,这些东西,只有在实践之后才能体会到的。
﹡下乡抢救脑出血病人﹡
此次暑期见习,除了在医院里“看”病之外,老师还曾带我们到镇上的一些
小村子里去接应危及病人,每当急促的救护车警报拉响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的激动,仿佛这才能最好的诠释医护人员的价值。在此期间,我还有过一次亲自观看法医解剖人体的经历,虽然至今想起都心有余悸,但使我对解剖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医院里的解剖课与学校有很大的不同,它显得更直接,更真实,令人终身难忘。
最后,让我来谈一下这次暑期实践的一些感悟。
一、基础课学习对临床的意义。
以前总是觉得基础课程的学习与临床的联系不大,因此,对于基础课的学习没有太在意,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我们所学的生理生化等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对我们临床的病理分析和用药原理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说到底,没有医学基础课就没有临床!因此,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基础医学课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不断地补起来,做到该掌握的掌握,该了解的了解,还应不断的总结,使自己的知识体系连成一个网络。
二、医者仁心。
通过实践,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我们帮他们治病,不仅仅是用药物来解决他们的身体上的痛苦,我们还应及时的与病人沟通,劝慰他们,用行动和语言来消除他们心头的顾虑,真诚亲切的对待病人,让他们摆脱感觉受歧视甚至是绝望的阴影,我的老师通过他对病人的态度和行为告诉了我什么是一名好医生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三、魔鬼在细节。
医院里,任何一个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就拿写病历来说吧,要求写的时侯是禁止修改的,即使要改,也要进行一些复杂的程序,因此,你写字的时候就得仔仔细细,其他的更不用说。魔鬼在细节,小到医院周边的一些卫生环境,大到各种繁杂细致的无菌操作,在医院里,每时每刻都要求着我们做一位严谨认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