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调查报告(通用22篇)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把练习册上的每个阅读都落到实处;在基础方面,形成一帮一的帮扶计划,具体的去抓学困生的基础只知识:写作上,加强日记的书写和指导。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认真审题的习惯。更重要是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四、在新学年里学校努力的方向: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检查习惯。
新课程首次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目标之一,这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在试卷中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够认真,学生没有写好字的意识。我们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和态度,坚持长抓不懈。有一句古话“字如人面”,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有些题目其实是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方法、习惯,所以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良好习惯的引领下,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朗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阅读短文”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这次考试卷中的阅读题目都很灵活,需要静下心来,读两到三遍方能知道出题者的用意。如短文分析(二)中写“好梦成真”的意思以及造句,只有多读几遍,才能写出精彩的语句来。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引导。
3、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就无法真正做到能独立读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可以说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关键。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引导、督促学生每天读一些经典、优秀的课外书籍。“有纳能吐”,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老师指导得当,还愁写不出好作品来吗?
2024年语文调查报告 篇14
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因此,预习是绝对必要的。
为了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就本校中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四年级年级选了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中段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中年级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1.你认为学习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A、有必要 B、没必要 C、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2%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你经常进行课前预习吗?( )
A、总会预习 B、有时会预习 C、从不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5%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做语文课前预习是因为( )
A、老师布置才做 B、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 C、不知道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3%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二)的主动性
4.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对课堂学习有帮助吗?
A、有帮助 B、没有帮助
分析:有30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有70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习的独立性
5.没有布置或忘了布置语文预习作业,你会怎么做?
A、 自己主动预习 B、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C、不预习
分析:22.8%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77.2%没有养成预习惯。
6.你在家进行语文预习时,家人会给予指导和帮助吗?
A、经常指导 B、问了就会指导 C、偶尔指导 D、从不指导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7.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A、直接跳过去 B、在书上作记号,上课时认真听或问老师。
C、请教家长 D、查阅资料
分析:25.5%孩子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30.2%的孩子愿意把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44.3%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A、有 B、没有
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9.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
A、认识字词 B、读通、读熟课文 C、理解重点词句
D、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E、其他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0.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A、自学生字词 B、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
E、质疑问难 F、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