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现状调研报告(精选33篇)
服装鞋帽仍是用户网购的主要品类,其在线消费者占整体网民的比例超75%。由于毛利高,重复购买率高,服装品类一直是网络零售主要利润来源,吸引众多电商积极投入拓展服装品类市场。目前,服装网络零售市场正由拼价格,向品质化、个性化转型。
(三)服务类网上消费呈加速趋势
机票/酒店在线预订由于其便捷的用户体验,以及企业的大力推广赢得用户青睐。电影/演出票由于其在移动端即时购买、现场自助取票的便捷性和电影市场消费需求的释放成为当前在线预订的热门品类。
(四)“双11”彰显巨大消费潜力
20__年天猫“双11”当天交易额达912亿元,同比增长59.7%,是20__年美国“黑色星期五”全美传统商场交易额91亿美元的1.57倍,并再次刷新世界最大购物日成交记录。当天,网民同时在线峰值达4500万人,无线端占68.7%,产生快递包裹4.67亿件。天猫有4万多商家、3万多品牌和600万种商品参与,参与商家较20__年增长近50%。当天,网民同时在线峰值达4500万人,无线端占68.7%,产生快递包裹4.67亿件。苏宁、银泰、北汽、首旅等千余商家,超330个城市18万家商场或门店,通过全渠道打通、用户管理、商品管理和服务、物流等方式共同参与“双11”狂欢。推出实体店试穿,扫码购买;家电最近门店配货;大家电当日送、装一体服务,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共同发展。
六、电子商务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加快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创业。
制造业方面,依托电子商务,推进网络化制造和经营管理,加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业务重组等向全球体系演进,促进产业创新模式向高效共享和协同转变,推动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商贸流通方面,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通过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O2O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将逐步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服务能力,加速“互联网+流通”的转型升级。
(二)电子商务激活新兴服务业态
传统企业加大利用电子商务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拓宽能源、化工、钢铁、药品、林业等行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大力支持网络租车、网上问诊、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不断创新服务民生方式。进一步完善政策,清障搭台,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带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
(三)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
积极发起或参与国际电子商务交流合作,简化境内电子商务企业海外上市审批流程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鼓励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积极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合作,建立政府、企业、专家等各个层面的对话机制,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走出去。
经过整个行业和电商企业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子商务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行业新应用、新业态将继续蓬勃兴起,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将进一步融合创新,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方向,同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
2024年现状调研报告 篇12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留守儿童增多。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现象。连云港市xx区妇联把关爱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身心健康,自由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一、领导重视,推动政策落实。
我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经20xx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xx年12月正式颁布实施。新规划更加关注妇女儿童民生问题,新增了儿童与福利领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发展面向留守流动儿童的公益服务设施,满足孤儿、单亲困难家庭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系列目标,区妇联作为职能部门,积极作为,推进实施力度。“六一”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到乡镇学校看望他们,送去了慰问金、玩具等节日礼物,并与他们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
二、分门别类,建立信息库。
建立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信息库,对各镇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了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学生的资料。目前,共有留守流动儿童5000余人入库(留守流动儿童、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吸毒家庭子女、受暴力侵害儿童(尚有三个乡镇没有报齐材料)。全面建立贫困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及时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发展情况记录,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三、积极争取,实行帮扶制。
积极争取省儿基会、爱德基金会等慈善救助项目,建立帮扶制度。为全县198名孤儿,每年发放资助款30余万元;为区30名特困孤儿款,每年发放3万元。积极申报“职教xx班”,新增2个“职教xx班”,每年发放资助款10万元。对上争取xx省儿基会和综艺频道联合启动“音乐教室暨音乐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计划”,在xx小学建成一间多媒体音乐教室,帮助50名苏北农村困境儿童圆音乐梦想,著名主持人专程到xx小学参加启动仪式,与留守儿童快乐互动。同时,音乐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计划争取资金15万元,在宋庄中心小学、xx小学、欢墩石门头小学为150名困境儿童免费开展“五个一”培训服务。(一年的艺术培训、一次健康体检、一套优秀儿童读物、一次艺术夏令营、一次艺术展示。)新增“音乐种子”xx班5个,完成资料审核、上报等相关工作,为476名困境儿童争取每人连续三年共1200元的资助款。做好市妇联“海生草”关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争取“海生草”培训班3个(中心小学、中心小学,xx小学),为90名困境儿童连续三年送去“六个一”免费公益服务。(一年的艺术培训、一次健康体检、一次夏令营、一次才艺展示、一次社会妈妈结对、一次城乡儿童“手拉手”)
四、整合资源,结对聚爱心。
发挥妇联“海妈妈驿站”、巾帼志愿者队伍资源优势,发动结对服务,全区女党员、女干部、女教师等与留守儿童结成“社会妈妈”、“代理家长”、“阳光伙伴”等形式的互助对子300多对,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学习指导、生活引导等爱心牵手活动。区国税局的“爱心妈妈”连续15年为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累计捐款20余万元,除了定期资助外,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爱心妈妈们带着书包、文具盒、铅笔等节日礼物看望孩子们,送去全体干部职工的一份关爱。
五、利用阵地,活动促和谐。
通过区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级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设置亲情教育课程,开设亲情热线,发挥家庭教育、亲情互动、成长训练等功能,为留守青少年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家庭式助长服务。面向广大家长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巾帼志愿者和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儿童安全提供“一对一”的帮助。抓好“六一”、暑假等节点,开展“六一”书画评比、市“百佳小公民”评选活动,为留守流动儿童营造积极阳光的氛围;在xx镇举办留守流动儿童“快乐暑假、翼起成长”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先后组织300名留守儿童免费观看舞台剧《蓝精灵》、告别粗心半日营、科学的魔力、消防安全知识大讲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夏令营生活中充分体验小伙伴关心互助、共同成长的乐趣,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城头镇举办4期儿童安全培训“护蕾行动”活动,以儿童和家长、基层妇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为培训对象,重点围绕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走失、防火、防溺水以及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等进行儿童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身防卫能力,教给家长、基层妇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安全知识,确保儿童安全成长。组建30人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巡回讲座、上门服务、网络电话沟通等形式,确保留守流动家庭和谐平稳。
区妇联将在以后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使“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二是继续推进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抓好志愿帮扶结对工作。壮大关爱队伍,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