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6篇)

2024-10-02 09:32:24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6篇) 一、基本概况我镇辖2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25037户,行政人口90028人,其中农业人口63990人,劳动力36877人,耕地面积95443亩,国内生产总值77729万元,其中:一产21851万元,财政总收入4833万元。....

  前面就是村庄了,沿河而建,自上而下,占据了两片连绵山脉间的狭长地带,房屋错落有致,因势利行。

  一、 村容村貌,农民对两委的评价状况

  由于上河村属于丘陵地带,房屋多依山傍水而建,比较整齐,不会这儿一家,那儿一家,村民住房较好,周围也还是蛮干净的,至少看起来如此。饮水比较卫生,只不过没有公共垃圾点也没有统一的排污管道,村民喜欢将污水还有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村子的村民凝聚力、集体主义观念强,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程度评价一般,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评价良好。对两委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对党员作用发挥的满意程度评价一般。农民有事一般自己解决,主动找村委的比较少。

  二、 村庄环境问题

  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3、 秸秆焚烧污染严重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被焚烧。秋季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调查中比较满意的方面

  1、 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比过去大大提高。党的农村政策温暖了农民的心。

  2、 农民对求富得渴望非常强烈。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很高,积极性也高。

  3、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观念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 来,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农业转型及市场变化影响;二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的影响;三是自然条件差,事实上,农民增收缓慢,主要体现在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增收缓慢;四是两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村中现象剪影

  上河村地少人多,光是种植庄稼无法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很大部分农民都外出务工了。造成了村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众多的现象。

  在医疗保障方面,虽然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得到补偿的金额最多只占总费用的30%。而且村中医疗室只有一个,村庄又大,有些老人小病宁可拖着也懒得去看看,因而存在着小病拖成大病的现象。

  3、村庄自然条件有限,难以开拓其他产业

  该村农民收入来源有外出务工、运输业、加工业、服务业、农业中的种植业、养殖业。从调查中可知几乎没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范围也有限。村庄地形复杂,山多平缓地带少,没有矿产资源。因此,很难开拓其他产业。

  五、调查总结

  虽然有些环境上的缺点,总的来说,村庄还是很宜居的地方。要想农村的各方面全面进步,经济健康发展,还需要积极开展技术扫盲活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且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还要向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相信,几十年之后,中国的农村会成为新一代经济发展的重点,人人向往的居住圣地。

2024年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篇16

  调查时间:x年x月x日

  调查地点:xx镇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x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年全镇gdp总量亿元,增长x%,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x.亿元,增长%。全镇粮豆薯总产x.x万吨,粮食单产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x.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日光温室发展到xx51栋,面积x.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x个,面积.x万平方米,年产蔬菜x.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x.亿元,比上年增长%。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x人(次),创收x万元,农民人均增收x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比上年增长x%;农民人均收入达x元,比上年增长%。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

  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年化解债务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年在全镇x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 xx名干部平均年龄为.x岁,大专以上文化x名,高中、中专xx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