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1篇)

2024-06-22 05:23:55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1篇) 在对南溪等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运行现状“解剖麻雀”过程中,我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谁的需求、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如何来满足这些需求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梳理,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五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三是特色文化活动。我区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又是全国的大黄鱼以及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畲族文化、大黄鱼文化、茶文化等应成为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园文化、灯谜文化、企业文化等也应加以重视和引导,使之融合到新农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学习外地经验,借助农村“三堂”和闲置校舍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间庙堂、废旧礼堂”(三堂)作为民间文化活动的场所,依靠离退休党员干部、乡村老人协会、庙堂管委会等承担农村文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让老协会会长或庙堂管委会会长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间庙堂的“香火钱”为农村文化活动“买单”,将“三堂”变成政策法规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先进文化的“传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借助“三堂”场地既可解决活动场所不足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又有利于推动文明新风进“三堂”,还有利于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我区乡村目前有许多地方学校的楼房闲置,可以借用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开办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之用。

  五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农村市场。

  5、明确职能,实施有效管理。乡村文化站点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应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市(区)文化部门要审核把关。有条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赁的形式,将镇区网吧、电子游艺室、音像出租户、图书销售点、棋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统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经营,遏制地下黄、赌、毒现象。

  6、领导重视,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落实工作。“2131”工程带有公益性,建议区政府要解决电影器械设备及购买拷贝的资金;文化部门要负责各乡村“2131”工程计划的制定和业务指导;乡镇要负责计划的实施,保证乡村农民一个月看一场电影。

  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要专题研究解决农村地区更新广电接收设备的资金问题,满足农村群众对广电联网的需求,让山区农民与平原地区群众一样能收听收看中央、省、市、区广播电视节目,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国庆中秋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乡镇、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2024年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24

  法院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法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性平台和载体,形成和体现人民法院软实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官队伍建设亦是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大力提高法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水准,离不开法院文化作支撑。近年来,东昌府区法院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探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着力引导法官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筑牢精神家园,养成职业良知,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公正司法能力的新一代法官。

  一、法院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成效

  (一)依托文化活动载体,融汇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职业道德良知的培育,靠知行合一、长期养成。东昌府区法院制定了《关于开展法院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部署本院开展文化建设工程,从精神培植、制度强化、行为养成、环境熏陶等方面,培育干警职业道德良知。我院通过教育培训、理论研讨、法官宣誓、文体活动、宣传引导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公正、廉洁、为民的职业精神。积极建设学习型法院,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强运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营造公正为民廉洁司法的浓厚氛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院共有阅览室4个,藏书超过1400册,荣誉室5个,五个基层法庭中有四个拥有室内运动健身场所。

  (二)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强化核心价值观外践于行

  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加强制度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将核心价值观蕴含着的各项要求融入具体管理制度中,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制度创新,靠制度落实强化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践行核心价值观,促进队伍素质、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全面推行了“严密的责任制度、严格的排序通报、严明的考核奖惩、严细的思想工作”的“四严管理”模式,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核心,形成了严有标准、抓有章法、考有依据、推有动力的队伍建设工作新机制。坚持把考评通报作为干警评先选优、立功受奖、提职晋级的硬杠,让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干警有地位、有尊荣、有奔头。

  (三)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引领干警践行核心价值观

  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是法官队伍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标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培养和弘扬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法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定能起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先进典型效应。我院每年评选“办案标兵、先进个人、优秀裁判文书”,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和党员先锋岗活动,在案件急剧增加审判力量紧张、工作繁重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上述活动的有效开展,凝聚了队伍精神,保持了队伍稳定,切实履行了审判职能。

  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实践中,部分法官还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涉及到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就勉强应付。同时,在领导层中也存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认为法院的主要工作是审判,搞文化建设是“*”。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法院文化的重要性,也没有把法院的文化建设放在应有的高度予以重视,缺少实实在在的策划和长远的规划。

  (二)忽视干警在法院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

  法院文化建设往往出现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文化建设好像只是政治处、研究室的事。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有时一提到法院文化建设,就简单地认为组织几次书画展、开展几次文娱活动、悬挂几幅所谓文化匾牌或标语就是“文化建设”了,将文化建设作为“形象工程”和“花瓶工程”。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没有调动法院干警的热情。

  (三)法院文化特色不鲜明

  法院文化既有共性一面,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在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法院文化理念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基层法院、干警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常常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

  二、对策

  (一)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文化是在人民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经过大浪淘沙般的反复锤炼积淀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文化象征着时间,代表着经典。因此文化建设要放眼长远,制定发展规划,不能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的工作思路应是: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以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司法为民为目标,以实现法官队伍的职业化、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支点,挑起法院文化建设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科学谋划,放眼长远,不断跟进。

  (二)突出法官的主体性地位

  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法官才是法院文化的主体。因此,建设先进的法院文化必然要突出法官的主体性地位,增强法官司法为民的职业理念,提高法官依法办案的职业能力。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培育干警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采取多种形式,把法院文化建设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从而培养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精神气质。

  (三)创新法院文化的发展方式

  创新法院文化的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单一化、形式化的现象,把法院文化建设和全体干警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法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体现在每一个干警的身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