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车调研报告(精选23篇)
(3)课程开发调研
1、开发程序、主要成果及特征
由参与学校共同制订企业调研方案
在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服务部经理、车间主任、技术骨干等进行访谈,分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等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改革思路、确定培养目标与方向;在此基础上,由行业技术专家(主要为汽车维修服务部经理、车间主任等管理及技术人员)、职业课程研究专家和学校项目组成人员一起对汽车机修工、汽车维修电工等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这一环节是整项研究的关键;之后由学校资深专业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对课程结构进行分析,确定课程设置、指导性教学安排、教学条件及实训装备要求等内容;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各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以及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倡导的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结果驱动。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3)突出能力。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4)内容实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做学一体。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2、职业目标和教学安排简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中,学制规定为四年,其专业培养目标面向汽车专业维修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和维修部门、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技术服务部门、机动车检测站和其他管理部门,从事汽车性能试验与检测、汽车维修、故障诊断、质量评价和技术开发、汽车营销及管理等一线操作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前三学期除公共基础课程之外,主要安排了各专门化均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课程:《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常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汽车构造》和《汽车维护》等六门专业必修课程。
3、体会与思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对传统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产生了革新式的突破,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有很多,但也不宜全盘照搬。
调研分析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1)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维修队伍结构在发生根本变化
过去,汽车维修工作主要以技术工人为主体来完成,如今的汽车维修已发展成为必须以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工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过去,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人员主要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技术工人组成,如今现代汽车维修已经向进行“七分诊断”的汽车维修工程师和“三分修理”的一般技术工人转换。国内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依靠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由此,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应当担负起培养掌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二)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就更少,熟练掌握现代汽 车维修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更是微乎其微。
在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我们了解到,在他们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265%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305%为中专学历,285%为大专学历145%为本科或以上学历,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有93%,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
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汽车维修之外,车辆销售、保险、车辆性能运用、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同样存在,急需提高。这样层次结构的
(三)就业岗位分析
1、专业定位
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正确定位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时,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行业调研。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在同步增加。同时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素质、质量、技术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汽车专业维修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和维修部门、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技术服务部门、机动车检测站和其他管理部门,从事汽车性能试验与检测、汽车维修、故障诊断、质量评价和技术开发、汽车营销及管理等一线操作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专业改革意见与建议
通过调研了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深入企业,与企业各层次员工交谈,现场观察,以及与各企业专业进行面对面座谈,仔细听却大家对中职教育建设的意见,认真总结各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反复思考,现在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概括如下:
1、教材建设系统
在教材建设中,我们主要在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使用实践教学的要求,打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融会进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2、教学方式系统
教学方式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工具。新的课程特征和内容要求有相应的方法与之相配套。在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法:一是“小班化教学”。二是“五段教学法”,三是师生互动讨论时教学法,上述三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师配置系统
专业课教师是新型课程的实施者,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不适应以实践环境为主、任务为中心的教学,他们需要在技能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转型,在能力结构上具有“双师型”队伍的特征。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条渠道实现队伍建设的目标:一是校内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和实训。三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教学指导,带动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四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的探讨和交流。
4、教学技术系统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需要大量教学设备和配套的实训项目书的支持。根据工学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我们充分注意教学技术系统的建设,以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在公司的帮助下,增加实训设备,另一方面,借鉴4S店先进经营和管理模式,发动广大教师开发实训项目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软件教学系统,优化了实践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
5、校企合作系统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遍布长株潭地区的实训基地,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构架系统,为工学结合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设施支持。
6、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等,全方位的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的合格中职毕业生。
从市场调研结果上看,大多数规格较高汽车企业对中专以上层次人才需求量占绝对多数,但是株洲市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中专层次人才培养虽然有几所学校,但各方面条件合格的不多,我们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硬件条件已经基本达到要求,但是,专业教师队伍建任重而道远,我建议学校要想方设法培训一大批真正能够动手的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培养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此,我建议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师资培训方面不能太吝啬,我们必须走出去,接受珍贵的训练,同时加大校本培训。这一才能真正培养更多的汽车专门人才。同时为地区行业发展服务,为地方其它院校服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