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品牌调研报告(精选34篇)

2024-06-15 03:56:15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品牌调研报告(精选34篇) 1、简介20__年10月,公安部消防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20__年3月,国家应急管理部成立,整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消防局等10个不同部门和5支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进入规范化轨道,我国消防行业....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能够给创建者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财富的商标或标识。它既是有形财富,也是无形资产。创建品牌就是以高质量的商品或服务为根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通过一系列运作,提高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度。,

  一、我县农业品牌建设现状

  我县农业资源丰富,商品量较高。农林牧渔产品产量在全市、全省不仅占有靠前的位次,且总量较大。加之我县工业污染少,农产品品质有保证。借此天然优势,我县农业品牌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今年初,全县已注册41个农业品牌商标。有”鑫禾”、”桂山”3个精制大米品牌;”2个食用油品牌;”芙蓉”、”董河”、”绿阳春”3个茶叶品牌;””草鱼、草鱼、鳙鱼、”大闸蟹”3个水产品品牌;”天宝”、”绿杨桥”、”状元郎”等6个酒类品牌;””3个鱼面品牌;还有”金绿环””葡萄””藕粉””豆油等其他品牌。其中”和”天宝”、”状元郎”是省精品品牌,是著名商标;”食用油、”董河”茶叶、””草鱼、””草鱼、鳙鱼等6个品牌中,有29个品种是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这些品牌产品,部分已进入中百等大型超市或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品牌所发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大。我县尽管创出了一些农业品牌,但与先进地区、与跨越发展的要求存在”五个不足”。

  一是商标品牌意识不到位,重申报注册轻保护。截止去年底,我县已注册的41件农业品牌中,被闲置的农产品商标达11件,占24.3%。失效达8件,占19.5%,注销1件,占2.4%,转让1件,占2.4%。超过一半品牌商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品牌企业无规模,”作坊”多,市场占有量小。规模相对较大的”大米去年才生产1.3万多吨,不仅在全省的市场所占份额很有限,与蕲春县的”珍米”也有一定的差距。而其他的一些品牌规模更小,甚至是小作坊。如”芙蓉”茶年产不过5吨,鱼面是我县较有特色有知名度的商品,但在当地却有几家作坊企业在生产,产量不过几吨。洗马豆油也是这样状况。

  三是质量保证难,生产缺标准。目前全县仅有”大米等6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品牌,是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其他农业品牌的产品一是产品源头客观存在农业生产标准难控制,二是质量标准没有检验通过,这都增加了市场认可难度。优质水稻生产开发标准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是绝大部分品牌知名度不高。我县农民的农产品,销路以自产自销为主,优质难优价。如农民种植水稻大多追求产量,不是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中汇米业等龙头企业订单的优质水稻如”中5号”、”Ⅱ优航1号”收购价尽管高出30%,优良水稻如”金优928”高出15%,但订单比重太少。所以产业化程度低既扩大不了品牌的知名度,自产自销就又很难实现优质优价。

  五是品牌有”空白区”。我县有一批有优势有规模有潜力的产品,如蔬菜、”三元猪”、鸡蛋等,但至今没有注册一个商标,更没有形成品牌。

  二、我县农业品牌建设的优势

  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我县农业品牌建设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活”小”。抓”大”的,就是把品牌建设重点放在有规模、有潜力、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上,如大米、蔬菜、”三元猪”、鸡蛋、水产品。对同一类产品,重中之重放在1到2个品牌上。活”小”的,就是突出地方特色,求”独”求”特”求”精”,市场开发求”宜”,能大则大,宜小则小。

  我县发展农业品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规模基础。以去年为例,全县水稻产量38万吨,优质比例60%以上,商品率高达65%,可提供稻谷加工量为25万吨。生猪出栏41.8万头,水产品产量1.4亿斤,鸡蛋产量2万吨,都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二有品质好的基础。我县工业污染相对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工业污染,这为提高各类农产品品质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有品牌基础。注册的大米品牌有”2个品牌各有10个系列产品是国家绿色食品。”还获得了省精品品牌的称号。””xx牌食用油、”董河牌”茶叶获绿色食品认证。

  四有群众基础。去年我县农民出售农产品”原料”收入占总收入的39.6%,加工转化收入(含从加工转化企业中获取工资收入)只占不到3%,全县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不过60%。广大农民盼望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化增收致富,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一向较高,农民对新技术接受较快,只要品牌建设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广大农民会积极参与。

  三、我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出路

  一要优化结构,实行区域化生产。目前我县农业生产突出表现为”散”字。如水稻,全县水稻种植者有近20万农户,且品种杂,全县共有近百个品种。早中晚稻种植面积居前三位的品种产量只占总产的44%。虽然全县优质水稻比重占62%,但优质没能体现出优价。油菜生产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我县要主打几个优质品种,划分种植区域,实行万亩连片种植。加工企业要通过订单以实惠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需要品种,农业部门要从种子、栽培技术等方面标准化服务区域种植。

  二要整合加工资源,形成龙头拳头。目前,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开工不足,全年开工率为44%。全县大米加工企业20__年40家,加工大米能力日产1300吨,实际生产力日产580吨。朱店生产粉丝的有3家,年生产能力1300吨,去年仅生产180吨。而且为了争市场,互相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有鉴于此,必须对现有加工企业进行整合,从政策上、环境上大力支各类农业加工企业,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形成拳头,扩大规模。

  三要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这是创品牌、树品牌的核心。农业品牌与工业品牌不同,农产品的质量从源头很难控制,农产品加工既要优质又要实行无公害生产。因此,要实行加工工艺标准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食品安全。

  四要品牌共享,利益共享,互信互利。一个品牌不仅龙头企业受益,而且千家万户受益。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成建制地整体推进农民进入市场,可增强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龙头企业+农户形成产业化,共同创建品牌、共享品牌可避免各自利益走向极端。农民作为相对弱势群体,在农业产业化中,不仅生产销售环节获取直接利益,还应在加工转化中有实惠,这样产业化创品牌就有群众基础。去年,我县三家大米龙头企业通过订单,与6万多农户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种植”中5号”、”Ⅱ优航1号”等优质稻14万亩,企业收购价高出常规稻价30%以上,每亩增收270元。

2024年品牌调研报告 篇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相适应,培育和发展新的生产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农业有效供给与需求匹配的新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战略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阐述。省市就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20__年县政协农业专委会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农业主导产业、做强现代农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探讨,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现阶段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效益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呈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区域布局合理、种植品种优良、产品提质增效的可喜局面。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8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年年递增,去年种植面积8.75万亩,较上年增长2.34%;茶叶种植面积近三年来以每年新增3000亩速度上升,到20__年全县已有茶园8.2万亩,茶叶产量和产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去年产量2486吨,产值2.9185亿元;畜禽养殖业等均现增长态势。据20016年年底统计:全县生猪出栏11.9433万头,存栏5.8865万头;大牲畜存栏0.5832万头;山羊存栏0.5543万头;家禽出栏1939.38万羽。肉类总产量30864.94吨。蜜蜂蜂群10500群,产值达到1.07亿元。

  2.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化经营发展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到20__年底全县农业龙头企业146家、农民合作社368个、家庭农场362个。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全县已经流转土地面积1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3%。

  3.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工作加快推进。20__年我县“三品一标”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品14个、新增绿色食品产品10个、组织申报的有机产品1个、汀溪兰香茶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评审通过。全县已有“三品一标”6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6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涌现了红星宣纸、云岭锅巴、泾县兰香、丁渡酱菜等诸多知名品牌。尤其是茶叶品牌的创建力度大、企业积极性高、成效突出。目前,茶叶品牌创建引领全县农业,已经拥有“泾县兰香”、“汀溪兰香”、“绿环兰香”、“大南坑兰香”、“中徽乌龙茶”、“涌溪火青“等多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名优产品,为提升我县茶叶的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等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