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精选4篇)
(三)抽样实验与统计分析
为了了解阵地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关系,我们以学校墙壁上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墙饰为测评元素。在四年级的三个班中各随机抽取20名同学(班上剩余同学协助老师跟踪调查),组成对比组,实验甲组和实验乙组,对比组的学生不作要求,实验甲组的学生组织学习墙饰,实验乙组的教师设计相关教育活动。随后一周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详见附件三),三组未遵守检测项目的学生人次比为47:30:7,约为7:4:1。
虽然在抽样实验调查过程中由于受主试水平的限制和无关显性隐性因素的干扰,可能会给我们的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和影响,但实验结果仍占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阵地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更要充分利用其教育功能开展活动,强化其德育功能。
(四)教师素质个别调查结果分析
课题组对教师进行“多时段”、“缓节奏”的个别调查,发现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师传统的说教模式严重影响着少先队阵地建设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德育管理上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婆婆嘴”的说教管理方式上,不善于依托现有的阵地建设雏形组织开展丰富的阵地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更不善于根据德育形势及学生行为习惯发展规律,创建并指导学生创建各种活动阵地。
四、对策
调查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根据调查情况,特提出如下对策:
1.进一步确立少先队阵地教育观念,提高少先队阵地的德育活动频率
少先队阵地教育是通过阵地培养队同们热爱少先队的思想感情,增强组织观念的有效途径,少先队阵地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各类阵地建设,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因而,通过以学校环境阵地相关的环保讲座,开展“美化教室、校园”的活动,成立“校园环保队”,培养学生保护良好环境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己参加阵地建设,提高热爱劳动与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如我校对乱扔纸屑现象,以六二中队为头,搞了“垃圾堆里有文章”的主题活动,对垃圾堆中纸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开展了“校园纸屑回收站”的全校性德育活动,深化了活动主题,德育效果明显。
2.进一步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管理能力,摒弃落后的德育教育观念,丰富德育教育模式。引导德育教师利用少先队阵地组织开展活动,提高德育实效。建立以中队为单位的阵地建设小组,以在顾全为领导的阵地建设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阵地建设与阵地活动竞赛,让阵地德育功能进一步深化。学校还可举办阵地建设与活动同步的艺术节,使少先队阵地建设不断创新和向前发展。
3.进一步加快少先队阵地建设步伐
少先队阵地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在部分。从硬件上说,阵地建设主要是指学校投入的校园环境建设、文化氛围的载体建设、活动场地的建设。从软件上说,主要是指阵地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师生在阵地建设方面的观念、内容、方法、形式等。
明确阵地建设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认识到阵地建设是为了德育活动而存在,有活动有教师有意义的阵地才具有生命力。根据德育形势及德育教育的需要,我们可以增减德育阵地,转变少先队阵地的教育职能,灵活地保持阵地建设的内容与方式的统一。在组织形式上,保证学校全局安排的情况下,逐渐实现学校创建、教师创建、师生共建、学生自建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