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通用16篇)
2、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86%的同学是由家中补给,8%的同学是课外兼职,3%的同学是奖(助)学金,3%的同学是贷款;也就是说,大多数还是靠家中补给,依赖父母。
3、当问及生活费主要用于那些方面时,100%的同学都选了伙食,还有70%的同学选了购物,14%的同学选了娱乐和恋爱,只有6%的同学选了学习用品;说明伙食和购物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
4、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只有16%的同学用的有限额或有计划,其中12%的同学总超出预算;84%的同学没计划,其中30%的同学想过计划,但从没实现过。让人惊讶的是,绝大部分大学生竟然对自己的消费没计划。
5、关于大学生的消费方式,50%的同学主张能省则省,28%的同学主张先计划在消费,还有22%的同学毫不在乎。只有一半的同学知道节省,还有一半的同学没有正确对待
6、有58%的同学的消费倾向是兼顾实惠和质量,28%的同学是以经济实惠为主,10%的同学是以高质量为主,6%的同学是以品牌为主,2%的同学是随便,看心情。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倾向比较明智,但仍然有部分同学对质量和品牌青睐。
7、此次调查50%的同学不认可超前消费,28%的同学觉得是个人喜好问题,22%的同学是认可超前消费的。有一半的同学不认可超前消费,出乎我的意料。
8、对于评价自己的消费状况,58%的同学认为钱花多了,该好好计划一下,28%认为没必要计划,只要心里有数就行,16%认为无所谓。部分同学没有树立正确消费观。从数据上看,大学生消费观还是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小问题。
9、对于“你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何看法”的回答各种各样,总结如下:
A、大部分认为大学生没有正确对待消费,应树立正确消费观。
B、有部分认为大学生消费水平过高,应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C、还有部分认为大学生消费受品牌及恋爱的影响,不能求实。
D、小部分认为大学生要自己兼职,做到物质与精神消费并重。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处于成长并逐步健全当中。在众多的影响消费的因素当中,质量与价格影响渐大,而品牌和情绪等负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变小。因此,可以说感性的消费观中理性已经逐渐渗入并开始扩大影响,值得鼓励。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注重攀比,危害甚大。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此部分问题确实广泛存在,大学生距离成熟的消费心理的形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下面具体列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84%的同学的生活费靠父母,只有8%的同学靠兼职得来。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
2、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计划性不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是没计划,随便花。当问及“每个月的消费有计划吗“84%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费没计划。可见,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应当加强,每个月的花费,每年的花费弄清楚了,对以后自己的消费有调节的作用,对自己是益处多多。
3、大学生物质消费过多,精神消费匮乏。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餐饮和购物上面,连花在娱乐和恋爱上的钱都比学习上的多。进入大学,大学生明显对学习放松,不是特别注重学习,宁愿将钱花在购物和娱乐方面,也不愿意花钱买书或资料。可见,大学生过于享受物质消费,忽视了精神消费。
4、部分大学生注重品牌消费。从调查中看,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进行合理消费,求实消费。但是还是有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攀比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品牌消费,没有认识到作为大学生的责任,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这部分大学生需要好好地进行消费观教育。
三、建议与意义
对于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消费观,原因很多,但都跟大学生自己、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脱不了关系, 现在在此,提出几条建议:
1、大学生必须做到求实消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这样做不仅让我们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让我们的消费从实际出发,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还增强了我们的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了我们的理财能力,提升了自我的道德素质;同时又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为家庭经济卸下了不必要的包袱。
2、大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环保的消费观,做到绿色消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增强环保意识,而且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可以使同学们改变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费习惯,杜绝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为我们国家的环保做贡献,促进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大学生必须做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的责任,不能在大学四年,庸庸碌碌,虚度光阴,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在物质消费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精神消费,如买些名著看看等。这样有利于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
4、大学生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样做不仅让自己形成了良好习惯,加强我们的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有节约了大量成本,经济效益大,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5、每个大学生都是家庭的成员,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家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对此父母应控制子女的生活费,让大学生的生活费有一定限额,并适时加以提醒。父母应对子女进行一些教育,让他们了解到花钱容易但是挣钱难,这些钱都是血汗钱,不应该随随便便乱花。
6、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体现大学生生活作风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或者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到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涉及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持之以恒,进而作用于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发展。
7、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调查之感悟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我相信,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2024年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篇4
一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1.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的人拥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的人拥有MP3。
2.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调查显示,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与耐克的魅力不减,而李宁与安踏也在大学生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3.本次调查覆盖中国34个重点城市,126所高校、近1万名大学生,研究结论可推及34个城市的约一千万大学生。
4.虽然除了家庭供给外,多数大学生都没有直接的收入来源,但昨天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马旗戟说,不同于一般公众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而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