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7篇)
一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社会关于自己的问题:
1.听从安排,安排的事情不要问为什么。
2.认真做自己该做的事,不管什么时候,不要泄气。
3.不管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一定要积极,向上,努力。做不了秀的员工,但必须做到是最努力的。
4.人的可变性是很强的,改变一种说话方式,客户或许就会做出与原来相反的的决定,所以不要急于放弃客户。
5.客户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不要急于求成,可能会适得其反。
6.了解客户的需要是最重要的。
7.保持微笑,准备好问题,认真聆听,然后分析问题,引入产品,解决问题。
最后领的工资,虽然只是一点点的钱,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西,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我们毕业了会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只要有知识和能力,智慧,我们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实习是为将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珍惜我们的每一个工作机会,不论什么人,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好好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不要错过好的机遇。没有一件事情是轻轻松松的,但每一件事都是让人成长的,经历一段过程,喜悦或是艰辛,尽管经历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都会因涉事而成长。其实工作中不一定有太多地方用到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我们要耐心、细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际的去工作,只有基本工作做的够好,才能赢得上级和同事的信赖,才有机会展示更多的才华。单凭专业知识不可能在工作上高枕无忧,更多的是在做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怎样恰恰是从些事情上看出来的,正可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实,就是这样。以上就是我这些日子来的体会,我的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纠正和指导,谢谢!
2024年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11
一、找单位——近在咫尺
每个学期的社会实践找单位都是一大难题,以前总是麻烦爸爸妈妈,现在该上大三了,想自己锻炼一下,也不想总是麻烦他们了。于是,找单位就成了一个问题。寒假在家,没什么事情可做,就去超市打工了。每天要站x个小时,前几天根本坚持不了,那时候都想直接躺在地下了。
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把我们几个安排到哪里才好。寒假以来,大学生纷纷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农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知识、促进了大学生健康成长。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能静下心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大学生为了应付学校下达的任务
“x月初,学校就让我们回家找单位实习了,完不成实习报告的,学校要扣学分、影响毕业。没办法,许多同学就回家拉关系、找单位进去实习;还有些同学,实在来不及实习,就随便找家单位盖个章、写个实习报告完事。总之,大家都是为了应付一下,没把实习当回事”。南京某大学的一位学生坦率地对记者说。
徐州某师范大学的胡同学在一家事业单位只“实践”了一个星期,就匆匆忙忙准备和同学去外地旅游了,她笑着说:“实习时间虽然短暂,单位领导也没为难我,我的实习评语都是挑的写,章也盖得很顺利。拿实践学分是没问题了”。
距我了解,许多大学生的心里都很清楚:这与理想中的实习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将来找工作还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实习单位:
多了一个义务劳动者
某机关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参加实践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熟人介绍来的,专业是否对口且不说,关键是要有个位子。工作做不来,就整理一下报纸文件、接接电话,为其他同事做些辅助性工作。
一位正在实践的女同学也说,我所在的单位知道我学的是建筑学,与机关工作不对路,他们就让我抄写文件、打打字……差不多都是些杂杂八的事情,实习内容跟专业相差较远。后来领导又要我帮助写写稿子,稿子被改得面目全非,还署着我的名字,很多观点根本不是我的想法,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更多的时候,就是帮老同事倒倒水,我当了一个月的“茶水小妹”。
我的选择:
自己给自己打工
后来,我终于想到了我的“千婵工作室”。我打算以工作室的名义下达一个问卷调查的任务由我们来负责完成。这样,既可以实实在在的做好社会实践,又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
二、问卷调查
1.题目
哪类图书欢迎?
2.目的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得到今天,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是否已经丢失了中国50XX年的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侵入中国的今天,我们的文化是否已经正在被一点点的*;人们在工作中,是否教育下一代来养成学习的美德呢?
【1】通过a、b选项可表现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对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影响。
【2】f与其他选项对比,可看出工作狂倾向度。
【3】h预期他选项对比,可得出中国的读书广泛率和读书普及率。
【4】分析出哪类作家现代人的欢迎。
【5】年龄段区分,可分析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图书的喜好。
3.过程
调查时间安排:
20xx年x月26日:采购礼品、渭河人工湖边调查
20xx年x月27日:渭滨公园调查
20xx年x月2x日:中尔特义务劳动
20xx年x月2x日:华浦义务劳动
20xx年x月30日:短信、电话、网上调查
20xx年x月31日:商讨营销策划书、继续昨天的调查
20xx年x月1日:汉唐书城调查
20xx年x月2日:华润万家广场调查
20xx年x月3日:505广场调查
20xx年x月4日:人民路街边调查
调查对象:
所有人群,但按年龄段区分。
学生(儿童)、40以下、40—55、55以上
三、分析
1.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对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影响
如今中国大力推行市场经济,亚当·斯密是否应该仅仅算成人家的文化?再有现代的科技,中国文化包容不包容呢?你再看看中国知识分子的各种讨论,哈耶克的引用率比他在美国同行中的引用率还高,甚至那些口口声声要捍卫中国文化的保守主义者们,也言必称哈耶克、伯克。那么人家这几个“老外”难道没有资格进入中国文化吗?
过去国外的中国研究叫“汉学”;如今则叫“中国学”。因为中国文明远远不能用汉文化来概括。如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要面临和世界文化融合的问题。所以,以笔者之见,“国学院”实在不是个理想的名字,叫“中国文化学院”也许更贴切。“国学”总是要强调内外之别,似乎有一些是我们自家的宝贝,别人无法理解和赏识,和别人的东西有决定性的不同,是我们文化认同的核心。最后,这样的国学很容易成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看看日本的国学运动,到后来越来越意识形态化,民族主义色彩越来越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吗?
我们面临着一个以人类的传统为自己的传统的时代,一个兼容并包的文艺复兴的时代。把西方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排斥在中国的文化之外是狭隘的,把对中华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文化排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外,也只能更加重我们这种文化封闭主义的心态。其结果不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是把中国文化变成古董、送进博物馆陈列。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青年学生中,外来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就拿我来说,看文学作品倒是很多,但基本上全都是外国文学。我觉得,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向世界开放的今天来说,应该加强对我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我们50XX年的文化,绝对不能摒弃。
2.工作狂倾向度
据日本专家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我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前,在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的词典中,“工作狂”均被列为褒义词,或至少不算是贬义词。不少人(其中多数是企业老板、单位领导)还觉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为本企业或本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为同事们树立了模范的榜样,故多数“工作狂”往往被评为“先进典型”,成了“骨干”或“红人”。
但美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考核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