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1篇)

2024-06-11 00:02:47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1篇) 近3年来,通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县道路面硬化工程、乡道路面硬化工程,交通部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农民生活、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又是一个新课题。....

  (三)缺乏宏观调控措施,整合社会资金资源的力度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乡镇、村领导普遍反映新农村建设投入政府启动资金严重不足,这在全县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调查统计数据上也反映了这个事实。据全县各乡镇示范村建设投入资金中,财政及专项资金投入仅占1.75%。正由于缺乏宏观调控措施,各类社会资金绝大部分闲置或游离在外,没有融入新农村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转,发挥的作用不大。

  三、建立新农村投入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认真总结经验,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

  新农村建设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全民参与。要通过深入的宣传和教育,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及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通过宣传教育,确立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用好用活村民自治,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苦干、实干、巧干”的意识。要认真总结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群众“动自己的手,流自己的汗,出自己的钱,建自己的家”的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户户建家,人人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整合支农资源,建立和完善支农资金的良好运行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针对支农资金切块、专项“戴帽”较多、投入分散的状况,以新农村建设工程为平台,按照“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编制年度投资指南,合理界定支农投资范围,改革支农投资分配与管理体制。要统筹协调、集中安排各类支农资金,着力解决投入分散与重复建设的问题,努力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等委托权,促进支农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要建立和完善支农资金投入使用效率的激励机制。要在试点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以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做到对使用效益显著的项目单位,在今后的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要加强支农资金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要建立和完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逐步调整存量,重点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朝着城乡统筹安排和统一制度建设方向发展。新增财政支出要向“三农”倾斜,新增预算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三农”,逐步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并集中使用。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和完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

  要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企业,实施城乡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的作用。要给予支农信贷业务税收、不良贷款核销、因信贷支农需要而必须保留的亏损金融网点予以一定的财政政策支持等优惠政策,正确引导各类金融企业支持农村基础建设,支持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上规模、有特色、科技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新型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县域内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要积极探索建立乡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弥补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商业化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并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同时,要鼓励设立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变民间资金为民间资本,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营销策略,为新农村建设作好金融服务。

  要通过物质和精神的激励,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资转向农村,特别是鼓励大中型项目到农村去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要通过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给予政策上的灵活性,在税收费用等方面给予物质奖励和多种形式的精神奖励,正确引导企业到农村投资和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要引导农业类企业到农村去创业,并实行一企业帮助一个村或者几个企业帮助一个村,带动更多的农民通过种植业、养殖业或其它适合的方式求得发展。要引导企业家们为新农村建设献爱心,开展“一帮一、手牵手”活动。包括帮助农民开发产品、融资担保、开拓市场、技术培训。也可以定点招收帮扶村的农民到企业务工,帮助农民扩大就业,带出一批创业的骨干,回乡创业。也可在教育、医疗、道路、房舍、农田设施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要通过投入的规范和调整,建立受益群众出大头,各级政府投入点,政策优惠减免点,金融信贷支持点,包扶单位赞助点,社会各界捐赠点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15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掌握我区当前农村现状,摸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据区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指示,办公室组成调研组,于4月18日深入各办事处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辖19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8.13万亩,农业人口6.67万人,农村党员2632名。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各办事处立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村级开发力度,全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近年来,新增个体私营业户1300家,新增各类运输车辆1880辆,新组建各类专业工程承包队伍770个,安置就业0.5万人,外出从业人员1.8万人,全区从事二、三产业总人口达2.3万人,年平均收入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2441元;20xx年2615元;20xx年2920元;20xx年3520元;20xx年4080元;20xx年4950元,年均增幅20.5%。

  (二)村级招商热火朝天,商贸开发成效显著。各办事处抢抓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引导各村进行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办事处已派出两批招商队伍,南下宁波、温州等地,北上天津、廊坊等地,现已签订合作意向书8个。同时,/等村商贸开发成效显著。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商贸城,一、二期工程,已于在20xx年底竣工,三期工程20xx年底竣工。依靠商贸开发,**村农民人均收入五年内翻两番,由20xx年的20xx元增至20xx年的7000元;村集体经济由20xx年的“空壳村”,发展到20xx年的百万村。投资38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村商贸楼,解决了30余户群众的就业问题,村集体创收400多万元。

  (三)产业调整初见成效,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各办事处依托区位优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带动成效明显。**村依靠发展冬暖式有机无公害蔬菜大棚,人均收入由20xx年的1280元猛增至20xx年5500元。**村同市隆达公司合作建起30个鸡鸭养殖大棚,每个棚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20xx年又种植了270亩地的速生杨,全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四)村庄规划迅速推进,旧村改造成功破题。截止目前,全区第一期45个村的规划编制,现已完成23个村。同时,**村旧村改造成功破题,通过招商以土地入股,腾空村庄占地300多亩搞合作开发,以成本价为80户群众建设安居楼,年内计划完成主体工程;同时,村集体计划为全村30多户老弱病残户建设安居房,将其余70多户统一进行规划。*村投资50多万元,硬化村内道路,改造排水管道。**居委会拆除房屋 30余间,规划建设了“四纵三横”的村庄道路框架,并规划建设了占地30亩的铁编工业园区。

  (六)民主管理深入人心,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全区188个村普遍实行了村级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了“民主议政日”活动,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基层稳定,推动了了村级繁荣,议出了和谐环境,促进了村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各村勤劳致富,互助友爱,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