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全调研报告(精选24篇)
工务组工人住小楼集体宿舍,没有进去看,不知内情。楼下有篮球场。
行:交通非常不便,坐火车的话一天只有一班往返,如果坐汽车的话还需要自费,几十块钱一个人。
四、单位管理的现状
领导干部:干部领导主要工作是抓违纪(虽然听起来很荒诞,让人不敢相信),有任务摊派,每个月必须抓足一定数量,既是绩效考核要求,又可以截留工人的钱当作自身奖金发。
领导没有技术水平,不专业,只能也只愿琢磨着扣工人钱,整体的工作就是想法设法抓违纪,违纪标准有一大厚本,而且经常更换,刚刚习惯一个就要换,以保证有人违纪可以扣钱,每次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工作就是多加几页的违纪处罚。处罚多至发明者都不能分辨受罚者所犯何种条例,只能随便安一个,即工人实际违反的条例与登记的条例不符。主要处罚的内容多是不影响工作的细枝末节,如汇报时所用的字眼,一字不准错(但即使是汇报专用语也经常更换)。车间查到的违纪越多,干部奖金越多。每人每月平均要扣80元,一个站段大概有20__人,每月16万就被领导作为奖金瓜分。
基层政治:职工代表大会,工人中由每年固定的几个人去参加,参加者有微小福利,如给个炒锅或一箱牛奶。所有干部必须参加会议,但工人每个车间只去一两个(小车站共几十人,大车站共几百人),去了一无发言权,二无举手表决权,只是走形式、念文件,如果不按安排举手,第二年就换别人去,可能是由于担心福利没了,所以没有人仗义执言。
政绩工程:一个例子:某西北旅游列车(上过读者杂志)的业绩非常差,铁路职工几乎都不愿意在该车上工作(这种车跑得慢,车次少,工资无差异,主要靠卖土特产盈利),铁路当局就从社会上聘请,业务水平极差,市场也不欢迎,一大车厢只有一两个人坐,每年亏损严重,但是强行将其他列车的业绩挪算到该车项目上,反而账面上实现盈利。
腐败:原来90年代各站会分别搞副业,运私货,但工人也能获得一点好处,得到些分红。现在是权力收到上一级局里,成为局长一人私产,例如某些车上拉的货物全是局长一人私有的。
人事调动明码标价,价高者得。比如说,从调到凉南需要5万块钱,10万块钱可以买到以工代干,正式干部只能等退休人员腾出编制,然后价高者顺位靠前,四十万可得一个正科。
争取超劳费的strike :既有去法院告状的,也有去劳动局上访的(省级),但在回来后,就以告状期间旷工为由开除,或将其调入不堪忍受的工作环境中,迫使其自行辞职(后一种开除方法存疑)。也曾有过以站点、区域为单位的工人进行有组织的strike,争取超劳费和加班费等。虽然由于分片管理各自斗争,但全国铁路网工人基本互相知情和支持,也曾有尝试组织union、建立铁路工人节的,后被开除。
管理:会议繁多,以视频会议为主要方式,每天早上8点必须安坐,平时一开就是2个小时,甚至每周有一天几乎全天开会,从8点到12点,下午2点半上班又开会,但开会内容严重脱离工作实际,对工作毫无用处,因为领导从来不下基层,也不懂技术。工作标准更换之后,需要考试,但实际上工人事实上是否掌握并不关注,只是领导为了出事故后撇清责任,表明自己已经进行过资质审查。
平时抓违纪,通过摄像头、对讲机录音等方式,有些摄像头还带有人声识别和录音功能,有些岗位3到5分钟必须讲话一次,有一人专门监督,此人也被他人监督。
监控中心只抓违纪,不懂技术,但名义上出现事故需要报告,然后指导一线工人维修,但事实上什么也不懂只能靠工人自己解决,责任也归属于工人,维修好后报告还要被指责是因为报告晚了所以才出事。
工人和工头心里都很苦,班组长工资也只比一般人高800到1000,但每年年底班组长会有一万块钱验收费,过去照例是分给工人们,现在则是班组长独吞,用于吃请(吃喝嫖)以便向上爬。段站长以及金城站等大站,站长除工资外,有一百多万的安全风险抵押(维稳费),如果一年不出事,就可以收到这笔奖金,相当于分赃,而且与上级关系好的能多分。(需要进一步调查)
工人的反映:
老工人提及,现在的矛盾是集中在基层,有矛盾不上报,即使上报了领导也是交给基层来处理,工人和工头(班组长)的矛盾冲突激烈,对于为工人考虑的、技术过硬的工头,工人们是比较拥护的,愿意到他的车间去,甚至跟着他调职,其相应车间效率也更高,工人也更轻松,然而这种工头往往会被调离核心岗位,成为闲职。
工人们普遍认为,不存在所谓上层领导好而下层执行坏的问题,基本上都能看清根源在上。他们的亲身体验是,90年代之前基本还有不少好领导,但20__年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好领导了。
工人们对于工作非常熟悉了,但是对于工作上官僚布置的“政治”任务,有明显的反感,认为是折腾人、整人。比如,监控,比如迎车要穿西服,尤其是“政治”任务,像是酒泉卫星的装备运输,忙前忙后三四个小时,但其实没有什么工作需要做,可是却必须在现场全程站着,下来一共才给50块“奖励”,还不如平时工资。
工人们认为工作和工作环境都比较差,心里想改变,但因为本来就没人愿意来,所以到该站的都是些没钱没关系的,想走就更不可能了。
段上派来督导检查的年轻人,虽说是查岗,但自己也不开心,也对官僚一些做法不满,但相对来说和工人们还是有一定距离。
明年(指18年)五月份,企业化改革,重新订立合同,以后可能不签长期合同,对工人来说,是自身地位更加无法保证,争取自己利益更加容易受到报复,更容易被解雇。(这是工人原话,对于合同条款和潜在影响,他们是十分清楚的)
目前招工很少,年轻人不愿意来也不愿意留,只有少数如网络部门等,会有一些年轻人,但往往干不长久,半年至一年就会离开,老工人们也想离开,只是拖家带口,没有能力离开。很多人已经接近退休年纪,还在一线吃苦。正常情况下应当算是骨干或可以隐退的中年人,还是当年轻人来用。
考察纪律、安全事项与经验:
纪律与安全:尊重工人,讲礼貌,不可乱动工人的东西。
在不熟的情况下不要当面记录或询问个人身份信息,易被认为是上面派来找茬的。
进出运转室等重要地点需要和站长提前说好,不可随意进入。
不能进入铁轨(工人们称股道)。
注意站台摄像头:不可在摄像头下逗留,只可快速经过,更不要盯着摄像头看,以免暴露身份,给工人和自身带来麻烦。
不给工人添麻烦,不能给工人增加负担。前往时可带些水果、熟食、烟酒,工人们工作辛苦,送点受他们欢迎的慰问品方便拉进关系。
2024年安全调研报告 篇12
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使“食品安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社会热点词汇,人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今的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是怎样的一个认识呢?
县食安委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组织监管工作人员展开了一次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掌握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因素,获取学校相关教育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20xx年6月,我县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对七里营镇中学10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根据统计问卷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与家人、同学或是朋友经常谈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占21%,由于频发食品安全事件才开始谈论的占32%,只是偶尔会聊上几句的占45%;从课堂上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占6%,由网络电视广播了解到占67%,阅读报刊杂志占22%;对食品安全的专用名词如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了解占19%,HACCP(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占4%;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很高的占6%,一般占75%,比较差占14%。
情况分析:中学生当中关注食品安全的不多,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食品安全相关专用名词81%的人不知道,他们所了解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大部分来自网络电视广播,说明对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匮乏。目前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和家长,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