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寒假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精选18篇)
④2月19日,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小组参加了xx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社区大扫除活动。
下午一点,小组9人和其他一行人在居委会大妈的带领下,开始了大扫除。由于我们小组有9人,大妈把最大的一片划给了我们。为了提到我们的效率,我们组内又进行了一次分工,3个人刮广告纸,3个人扫地,3个人擦楼梯的扶手。
寒风袭袭,每一个人的手都冻得通红,但我们没办法,谁叫我们在义务劳动呢!干着干着,我们发觉不再像开始时那么冷了,可能是劳动的过程中让我们忘却了冷吧!平日里我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惯了“温室”的生活,可今天的劳动让我们认识了许多:
父母为了我们,总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我们能生活的更好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今天短短的几个小时的义务劳动又能算什么呢?要知道我们对于父母也只是义务罢了,可他们总在不停地“拼命”,我们应该感到满足了!
最近我们南方的天气出奇的冷,对于那些站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来说,比我们可要辛苦百倍了,为了建设,为了xx人民在春节期间的正常生活,他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奋斗,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感谢!他们在寒风中的时间可比我们长得多呀!
四、实践体会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学生,社会服务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是提升我们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社会实践也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感情,拉近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身上的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一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在短短几天的实践活动中,在大雨寒风里有苦更有累,但是我们选择了坚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让我们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2024寒假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 篇4
从小到大,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主动或者被动的学习接受思想教育。形成自己的文化道德观念,制定自己的行为标准。所以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甚至局部社会风气都对每个人的成长,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二十一世纪中国农村思想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怎么样,它对社会有着推动性,还是滞后性。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较为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将要步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大学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本文是在寒假对当地农村教育情况了解和当地家庭情况调查下所写。将从农村的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和农村现在发展现状及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前农村思想文化教育现状与发展。客观论述存在的矛盾问题,积极思考探索解决方案。
一、 学前教育。
要谈论农村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就不得不谈论学前教育了。总的来说,中国学前教育处于一个探索期。就近几年城市学前教育“到底是否该让孩子提前学习特长,还是由孩子自己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父母是纠结的,而且是不无道理的纠结。同时也说明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但是农村孩子的学前教育相对城市孩子的选择机会就少了,也因此不少在外务工的父母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使农村孩子分成了两大类。一是,留在家大多数与爷爷婆婆生活在一起的,二是跟随父母外出的。因为条件的限制我们今天就只是讨论第一种。农村的学前教育无非是依靠家庭生活,道德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在幼儿园集体学习。所以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就来之这三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直系长辈文化水平普片底下,教育存在盲目性。二是个别地方风俗影响正常价值观念的形成。三是学校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外出务工成为农村青年人员的主流选择。子女一般和爷婆生活或者寄居在亲戚家,而对于老一辈视孙子孙女为宝,在教育上实行放纵式教育。只要孙子孙女想要的就尽量满足。例如在零食上,从不亏待他们导致胃病发病年龄减小。我爸是位乡村医生,他就给我说过以前的孩子胃病基本没有,而现在3到六岁出现胃病的很常见。其次再加的老人忙着农业生产,基本没有时间去教导孩子,以至于任其任其天性发展,甚至打骂长辈有时也视作一种乐趣。这种放纵式教育,普片存在。而且也都知道有所弊端,但就目前的现状难以一时改变。能做的就有加大学校教育力度,来弥补。正如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局部思想观念的潜在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但是人心向善,总的来说不论家里还是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史向积极的方向,就像从小教导基本礼仪,文明用语。当然,学校教育在农村孩子的学前教育虽然存在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师资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可它对教育发挥的重大作用是不能代替的。随着国家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相信即使现在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慢慢总会解决。毕竟从一个初级阶段,走向健全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小学教育。
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农村小学教育前几十年发展缓慢,这两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同时发展加快,可以说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由先前分布式教育转向集中式教育,从而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由传统说教教育模式转向刺激模式,激发孩子兴趣和潜力,更有利孩子人生发展。但是处于转型的过渡时期,不得不会有些问题出现。例如,最近人们关注的孩子上下学校车问题,在校学生饮食,出行的安全问题等。可能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好解决,而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相对学校教育的滞后问题,却是一时半会难以解决的。在家庭教育方面,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呈现为半放纵的特点,在性格方面依然顺其天性,而加强了对学习的管理。例如,家长会要求孩子回家做作业,看书,也会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对于历史原因造成老一辈缺少文化知识,却无力辅助孩子学习,只能起监管作用。这也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家长要求做作业时,都有个理由,“不会做”。我想要改变这种家庭无奈的局面才是最难得。我们现在也只能希望学校教育提高的情况下,能有所弥补。这也加大了对老师,学校的要求。随着教育的转型,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教育也趋向科学化。开始从说教模式走向引导、刺激模式发觉孩子潜力。课堂也向多元化探究,高素质老师比例上升,管理模式也在创新。所有一切都在向积极方向发展,但是走向科学化的道路是艰难的,必将涌现一些问题和矛盾,而我们应理智看待这些问题,并且积极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初高中教育。
小学是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初中却是性格形成的决定时期,高中就是重塑定型期。大多数农村初高中生都住校,学校实行周假。使教育重心进一步转向学校。初高中阶段是心里和生理开始发育,走向成熟。性格波动比较大,易受外界影响。学校教育的方式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孩子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在农村初高中教育,往往只注重了学习和完成教育指标,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也与初高中教育模式、老师素质有关。但是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办学方面投入越来越多,学生上学的条件是一天好过一天。无论是学生、学生家长还是社会舆论只要一提到当前的教育没有不说好的。可孩子们的学习却并没有像期望中那样。现在每个班里学习踏实的、学习成绩好的,还是那么一小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像以前一样学习不认真,学习成绩仍像以前那样很差,厌学情绪严重者越来越多,导致辍学的也时有耳闻。造成这一现状的首先是臭名昭著的“上学无用论”。其次独生子女导致的娇惯式家庭教育和留守现象给教育带来的无奈性是第二要犯。
曾几何时“上学无用论”一度猖獗不知坑害了多少学生,耽误了多少国家的栋梁之才。“上学无用论”曾受到过无情的批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上学的重要性,有了不让孩子上学便是愚昧无知的表现的认识。 “上学无用论”严重阻碍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发展,严重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那么“上学无用论”又是如何死灰复燃的呢?看看两组对比自然明白,一个是马马乎乎没上几年学就进厂务工挣钱,一个是决心供孩子上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