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环保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0篇)
5.4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2024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篇10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思想汇报专题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2024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篇11
1调查目的和意义
1.1意义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
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多辟渠道、形成机制;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局面。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铸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中华大地就一定会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1.2目的
通过对当前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现状的了解,使他们加深对此社会问题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2调查过程
由于是第一次独自完成这样的社会调查实践任务,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2.1调查时间:xx年7月20日----xx年8月1日
2.2调查对象:新村12-18岁青少年
2.3调查目的:通过对当前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现状的了解,使他们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2.4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座谈访问。由于实际情况制约,考虑到在学校中分发后回收率过低,问卷调查只进行了小规模的采集。主要采取问询一部分学生及向了解情况的相关同学交谈询问来收集答案,对其他青少年采取一一问询收集答案的方法。同时利用工作之便对本小区和身边朋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基本情况与分析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保护除开发展各项科技技术,解决环境污染中的一些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去提升环保意识,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对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3.1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环境或者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它包括在历形成的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起作用的那些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复杂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舞台,是人类创造活动重要的对象。自然环境通过人类劳动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自然环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以人类劳动为中介,自然环境在各个不同阶段对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3.2认识环境对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在人们眼中仿佛一直与环境对立,其实不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影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引发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直接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