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23篇)
学校后面有一排平房,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妇和他们的小孙女,他们是校长的父母,同时也是学校的看门人,老奶奶对我们非常照顾,经常要送菜给我们吃,弄得我们不好意思,有一次我们买的速冻水饺放在老奶奶那,她的小孙女想吃,她非要给我们钱去买,我们都不好意思要钱,因为经常有食品寄存在老奶奶的冰箱里,我们的锅,电饭煲都是校长给的。
第一天只有3个孩子,但是大家都很兴奋,可能是万事开头难吧!果然第二天来了十几个孩子,我们也就正式开课了,我主要负责法国概况课和体育课,因为大多数是法专的学生,所以法概成了每天必上的课,体育课我负责篮球这块,摄影师负责羽毛球那块。说实话法概课和手工课,美术课,等相比确实趣味性少一些,但我觉得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好,当孩子们一起大声念着Bonjour Salut ?a va 时的那种美妙,以及他们对法语发音的有趣而发出天真的笑声,看到一张张精美的法国风景图,每翻一张他们都会发出:哇的感叹,最后考核他们时,他们都能准确认出,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然后我问他们想不想去,他们会激动的大声回答:想去!虽然我自己都没去过,但是我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
最后一次我们的二管家介绍法国美食,我做助教。当法棍,羊角面包,鹅肝酱等图片出现在孩子眼前时,孩子们都陶醉了,突然有个调皮的小男孩对我说:老师能不能别看了,看的我都饿了,好想吃阿!我也很心酸,听说孩子们都很喜欢吃面包,但我们没有经费给他们买我还听过妞妞的朗诵课,这里不是夸妞妞,她真的很卖力,孩子们反响特别好,她自己一堂课下来,嗓子都要冒烟了。我还听过摄影师的摄影课,他给孩子们看了金陵学院的图片,三河镇的图片,木兰小学的图片,当孩子们看到宏伟的思源图书馆时的惊讶,看到自己熟悉的三河古镇时的自豪,看到木兰小学时的害羞,都是那么的真切,自然。不得不提的是几个孩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对小学霸,他们每天来得很早,上课积极,认真,记笔记,回答问题超快,特别听我们的话,开始时总拿着暑假作业向我们问问题,有一次二厨师问他下课了,为什么不出去玩一会,他回答说:先写会作业我们大家开玩笑说,这么小就是学霸,这以后还得了!还个和我练篮球的小男孩,特别认真,极力汲取着我教他的动作,我强调他们练好运球,他们很听话,不让投篮时,他们从不去投篮,打篮球的都知道,投篮有多大的诱惑力,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更是,相反枯燥的运球练习,他们练得很好。
三河的民风纯朴,人们热情好客,由于每天只有俩班去镇里的小巴,我们必须派人早上4点起来赶第一班车进镇买菜。车上大多是老年人,说着他们的方言,大多听不懂,司机是固定的一个人,售票员是每天都会换的,每当有人在路边等侯,司机都乐呵呵地停车,售票员会去帮忙拉上车的老人一把,安排座位,一次,车上老人比较多,售票员就要让一个小男孩起来让座,她旁边一个大一些的女孩主动站起来了,给老人让了座,后来又来一个老人,我们都刚要起身,刚才那小男孩像泥鳅一样,哧溜一下窜到前面去了,给老人让了座,上了年纪的老人,售票员往往都不愿收钱,我开始还有些不服气,难道只欺负我们外乡的吗?后来发现,老人都坚持付钱,一块也好,俩块也罢。村里的路,大多不平整,车子走着非常颠簸,老人们总会体谅司机和售票员的辛苦,会给他俩发烟,然后唠叨几句家常。
2024关于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4
7月10日下午,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科党支部开展“弘扬辛亥精神,振兴中华民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支部党员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和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重温辛亥革命历史,瞻仰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提升支部党员的先进性和综合素养。
一到红楼里,党员们立刻被馆内庄严的氛围所感染。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们走过一个个展厅,仔细观看一处处展览,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所展示的晚清中国和辛亥首义都让党员们驻足凝思。近期展出的辛亥革命时期漫画展更是引起了95后党员们的兴趣,学生党员谢彪感慨道,“没想到时局动荡年代的漫画,意义如此深刻,很有意思,揭示了很多历史事件的真相”。
党员们继续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馆内的各种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精彩新鲜,创意十足,让党员们“身临其境”地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学生党员张强龙这天十分兴奋,“平时我就很喜欢看历史书,现在期末考试完了,到博物馆里看看实物,真让我有置身当年混乱时局的感觉。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好,要珍惜,但也要常常追怀历史、缅怀先烈,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以辛亥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自7月12日开始,计科党支部将逐步参观武汉市内的辛亥革命遗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红色路线上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实地走访中提升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2024关于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5
这个暑假我选择了去电子厂做暑假工,锻炼自己。
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适应社会。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我即将是大四了,离开学校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待在教室上课了。我的很多的落榜同学有的已经踏入社会,结婚生子,我深感到我进入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有多吃苦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易。
在电子厂里,别人一眼就能把我人出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学生,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脸上就能看出来,呵呵,也许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都有我这种不知名遭遇吧!我并没有因为我在他们面前没有经验而退后,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们一样好。我的工作是在那组装平板电脑,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都要待在车间里,虽然时间长了点,但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过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触了社会,了解了未来。在电子厂里虽然我是以组装电脑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
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
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一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月的实践,我感觉自己长大不少,终于认识到校园其实还是很小的,虽然它占地千余亩,但它仅仅是社会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