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党代会的工作报告(精选7篇)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亿元,累计合同利用外资达到3亿美元。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东部文教区、西部工业区,北站核心区初具规模,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全镇总人口达到1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年均递增 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年均递增9.8%,城镇、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
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做到“八个坚持”: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把深化改革作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和手段。特别是要在破解征地拆迁难,民生保障要求高,社会维稳压力大等制约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上,继续发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创新,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
——坚持以做大做强工业为根本。当前,工业经济仍是我镇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税源。要充分利用好后溪工业组团这一有力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快壮大经济总量,汇聚产业要素,打造产业链,使之成为我镇加快城市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
——坚持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方向。当前,我镇第三产业发展仍处谋篇布局阶段,第三产业对我镇经济贡献仍需时日。要紧紧抓住厦门北站这一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北站及其配套辅助设施的幅射作用,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中心。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第三产业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规划先导。要在区委、区政府“一心四片”的城市构架下,结合后溪实际,高起点、高品质、大视野构筑后溪新城城市发展框架,努力把后溪新城打造成科学发展,生态低碳,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陆域枢纽和物流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环保型水源保护区和休闲旅游中心的现代宜居新城。
——坚持基础先行。要围绕构筑“一心、两翼、四轴”后溪新城新格局,继续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加快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步伐,为加快构筑后溪新城新形象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坚持民生为重。切实把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做到新城建设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同步推进,同步提高。要更加关注被征地人员转产转业、生活保障等问题,要继续加大对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坚持建管并重。要坚持推进城市建设与加强城市管理相结合,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按照城市化要求,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形成有利于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坚持党建为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确保党的组织始终成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争创跨越发展新优势
以厦门北站和后溪工业组团等重大片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做精一产、提升二产、拓展三产”调整优化产业升级的“产业强镇”发展思路,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精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一要做大做强工业企业。依托后溪工业组团开发建设,引进和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延伸配套产业链,积极培育机械、电子、轻纺等产业集群。壮大现有支柱产业,重点培育正新橡胶、姚明织带、新凯航太、新乘钨钢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多科莫太阳能等企业,引进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机的上中下游企业,发展光伏产业;推进新凯航太、新鸿洲精密科技等高端航空器材开工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动中国华电(燃气)热能项目建设,发展煤改燃气和并网发电。实施鼓励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自主创新等的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工作,重点帮扶名牌商标争创企业,努力开拓市场。
二要做深做活现代服务业。加强北站片区商贸物流业培育和建设。以北站邮件处理中心、海西汽车物流中心、宏谦物流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引进、扶持一批技术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商贸物流企业集团,打造海西区域性商业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利用中移动、中电信、中数码等龙头项目的落地,依托文教区科研、智力优势,密切文教区与工业区、新站片区、杏林湾核心区的互动,推动文化创意(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引进和建设中影动漫产业基地、中国电信动漫平台、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平台等大项目。引导房地产业健康积极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集商务写字楼、高端住宅、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为一体的多元化房地产格局,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三要做细做实现代农业。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以服务城市为方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重点做好观光果园、休闲旅游农业、花卉、绿色食品等基地建设,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农家乐项目。积极推动白虎岩生态运动景区规划建设,推动“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开发。
二、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力促后溪新城早出形象
按照“四高”要求,全力做好项目推进和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力促后溪新城早出形象。
一要高起点构建城市框架。紧紧抓住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按照集美区“一心四片”的城市构架以及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思路,高品质、高起点、大视野构筑后溪新城,形成以厦门北站为核心,文教区和工业组团为两翼,“文教区——北站中心城区——工业组团”轴、“北站中心城区——杏林湾片区”轴、“工业组团——杏林湾片区”轴和“文教区——杏林湾片区”轴四轴联通成组团的“一心两翼四轴”的城市发展框架,打造新的对外中心门户。
二要高品质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按城市化标准进行新农村建设,整合政策资源,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同步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做好后溪、前进村旧村改造工程,完成溪西、后溪、仑上道路建设和新村、英村自来水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完成村集体发展项目的选材、包装和运营,全面加大农村公益性资产市场化运作步伐,做好新村外口公寓、圣果院商业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项目股权分配方案,提高村集体收入。
三要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激发项目组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村(居)干部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优势和能动性,全力突破征地拆迁难题,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成北站东西通道、北广场和长途汽车站站房,完成集美北大道、天水路、圣果路、学院路等对外交通主干道,贯通中洲路及海翔大道。完成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理工(二期)和福大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项目收尾工作。快速推进火车站安置房、碧溪花园、西客明珠等安置房项目,完善安置房小区生活配套,确保被拆迁户顺利入住。要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策划、梳理和储备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性项目。
四要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由“城区向社区延伸,城市向农村辐射”。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提升社区建设规范化水平,逐步规范“村改居”社区工作制度。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完善村务民主议事和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加强村务公开,财务监督,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