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材料(通用33篇)

2024-04-09 02:36:14报告范文打印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材料(通用33篇)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电商梦”成真3月3日,一堂特殊的“电商培训课”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课。讲课的是东川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施勇和东川电商达人、“扶贫明星”云丽,而学生是去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奖者张顺东、李国秀夫....

  每天早上7点,当整个村子都还在沉睡时,张顺东夫妇就已经起床了。他们骑上代步三轮车,前往地里准备干农活。一天下来,他们要打整土地、喂养牲畜、拔菜洗菜、炒菜做饭、绣十字绣等,而这些在正常人眼中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活计经常需要夫妇二人共同完成。比如在地里干农活时,张顺东负责挖红薯,他单臂举起锄头,用力挥下,把红薯刨出,李国秀则把篮子放倒,用脚夹起红薯,准确地扔进背篓;而炒菜做饭时,张顺东则用他仅有的一只手掌着勺,李国秀在一旁用脚稳着炒菜锅的锅把,很多正常人都自愧不如。

  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张顺东家20__年申请了农村危房改造,夫妇俩都是勤劳人,建房时为了节省运输费用,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张顺东用三轮车从镇上拉回来的,工期紧张时,白天黑夜不休息,一天运输20多趟,连续拉了一个多月。依靠政府给予5.1万元的建房补助及亲朋好友的帮助,终于建起了新房。

  “你是我的脚,我是你的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这是张顺东同妻子常说的话,简单却朴实的话语里,蕴含着夫妻二人浓浓的爱意与共渡难关的决心。20__年,张顺东家的总收入达到22661元,成功脱贫。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材料 篇11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000个字。

  1928年,杨振宁父亲自美国归来。同年随父赴厦门大学,进小学二年级。

  1929年,其父应聘清华大学,举家赴北平,居于清华园西院十一号;入读教员子弟学校成志小学三年级。

  1933年,小学毕业,入读城内绒线胡同天主教圣公会崇德中学。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北平不稳,随母携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全家逃难,经广州、香港、越南河内辗转抵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高中二年级。同年秋天,以高二学历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被西南联大录取,先遵父命报化学系,后改物理系。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王竹溪教授。

  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

  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教授。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材料 篇12

  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发表的《父亲与我》一文中曾经特别提及过一件事:

  “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我初中一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止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在他的自传中又写道: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他上大学后,学习自然科学,一路走来极为顺利,并获得国际的肯定。但是,说来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杨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理念:我之所以怀疑O.Laporte的奇偶不灭定律,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的心得有关。《易经》中既有阴、阳相似的道理,同时却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类似杨振宁先生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文言文传递的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经验所蕴含的潜在力量!

  可以看出,在科学创新过程中,联想只能与已有知识发生关联。能够在科学创新中发挥借鉴作用的知识,则进一步说明经典的潜在力量。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材料 篇13

  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老家在湖北枣阳。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口观念”,所以父母连着生了8个孩子,聂海胜排行老六。

  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一共10张嘴等着吃饭,所以聂海胜经常能体会到饿肚子的滋味。

  而且,聂海胜经常穿姐姐们的花衣裳,还惹得不少同学嘲笑他。

  不过,即使饿着肚子,也没耽误他调皮捣蛋。小时候的聂海胜可是远近闻名的捉鱼摸虾小能手,有时一次能摸上来十多斤。

  当然,他是逃课出去的,这些“战利品”当然不敢带回家。于是,他就带到同学家,跟同学一起分享。

  鱼虾用清水煮了,再撒一把盐,在那个年代可是绝顶的美味了。

  面对生活的窘迫,聂海胜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学习非常好。以至于在初中时,还获得了一个“数学王”的称号。

  当时,考试满分是100分,老师说最先交卷的人能多得5分,聂海胜就成了每次都考105分的那个人。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材料 篇14

  “陈陆是我很好的兄弟。”

  连日来的抗洪抢险,方锐的脸和手臂被晒得黢黑,眼中布满血丝。

  方锐说,从7月18日开始,陈陆已经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长期泡水,并在救援艇里屈膝而坐导致陈陆的膝盖已经浮肿。

  陈陆的生前战友们在追悼会上举着的横幅合肥市消防支队供图7月22日清晨,几乎一夜未眠的方锐和陈陆来到位于同大镇政府的防汛指挥部了解汛情,随后准备赶往连河村救援被困群众。出发前,方锐找到镇政府对面的小店买来一些牛肉和鸡肉准备在路上吃,补充体力,并再次劝陈陆注意休息。

  但陈陆还是出发了,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前进。

  在陈陆同事记忆中,陈陆永远挺在战斗一线。肥西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吴胜平早在20__年就领教了这位好兄弟、好战友的“拼命”劲儿。

  20__年,吴胜平与陈陆同一批加入消防队伍,在后来的15年人生路中,这对兄弟总是彼此陪伴,相互鼓励。

  “他意志力太坚强了。”

  20__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陈陆与吴胜平一起作为安徽消防总队抗震救灾队的一员,赴汶川参与地震救援。当时行军时间紧迫,大家就躺在马路上休息,但陈陆的腿却被蜱虫叮咬,引发过敏起泡流脓。

  陈陆他咬牙坚持,拖着伤腿,背着60 余斤重的破拆设备,连续10天在震区搜寻生命。

  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吴胜平回忆道,当时他们接到一个女孩的求助,称自己的父亲被埋在废墟下。然后他们3个人轮流徒手挖,才把女孩遇难的父亲挖了出来。“陈陆见女孩可怜,就把身上带着的400块钱全给了她。”吴胜平说。

  吴胜平告诉澎湃新闻,地震过后很多人失去了家园,他们在路上遇到一个农民搭了破棚子、睡在地上,陈陆又把行军携带的棉被给了那位农民。

  “说实话,我总感觉到这一切发生的不真实。一个好兄弟突然就没了……昨天我梦到他。他还在,我们还在说话。”吴胜平说道。

  男人们之间的那份情谊总是无法感性表达,说完梦到陈陆的话后,吴胜平拿起消防制服帽,奔回了工作岗位。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这对夫妻以“一只手和一双脚”为生活支点,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一个家”的感人故事。

  丈夫在山沟山洼围水,妻子在稻田里用脚插秧;丈夫修枝打杈,妻子在地里除草;丈夫用一只手掰苞谷,妻子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自从结婚后,夫妻俩始终坚信,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们也能做到。张顺东甚至学会了使用农用三轮车,李国秀也能用双脚娴熟地做绣花鞋垫。

  夫妻俩虽然残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80多岁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夫妻俩一直无微不至地关怀哥嫂留下的两个孩子。

文章评论